第1277章 繼往開來(170)路在何方?

屈重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這雖然只是你的猜測,但我想你一定在開始為此而作一些布置了,前一段時間,你派趙林前去穎川見檀鋒,便是為了此事?”

黃歇一笑,“總是瞞不過你,一眼便看出了趙林去穎川的真實目的。不錯,我是在作這方面的布置,趙林去穎川,便是為了試探一下檀鋒。”

屈重的眉頭皺了起來,“你是想拉攏檀鋒為我所用?說句實話,對此我持保留意見,我不喜歡檀鋒這個人,雖然有才,但卻無德,反復無常,天生腦後就長有反骨,一個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拉攏此人,搞不好就是養虎為患,反傷己身。”

“對此,我倒也有同感,檀鋒此人,正如太尉所給出的評價,不過於我們而言,只要他有才便行,能夠被我們所利用便可以了,他有不有德,關我何事呢?”

“單純的只是利用?”屈重問道。

“當然。”黃歇點頭道:“檀鋒此人有才,路超的所作所為,不見得他就沒有察覺,但此人卻不發一言,反而在當初在範睢到穎川的時候一力支持,範睢返回鹹陽,還冒著得罪路超的風險派兵護送,你以為他是大公無私嗎?反正我是不相信。”

屈重有些瞠目結舌。

“在穎川,檀鋒利用範睢的名頭,大力實行改革,穎川豪強為戰爭被累,所剩無幾,檀鋒借著範睢,將穎川的李氏學派人物幾乎一掃而盡,這才讓他在穎川有了今日的成就。你知道趙林去穎川看到了什麽嗎?檀鋒所統轄下的穎川與漢國之間,經濟聯系極為緊密,如果不是兩邊城頭之上的旗幟,趙林幾乎就要以為這是一個國家了,檀鋒借著這個便利,將穎川生生經營成了聯接秦,楚商業貿易的一個集散地,因此而聚全斂了大量的財富,這些錢,被檀鋒變成了軍費,變成了武器,變成了糧草。你說他想幹什麽?”黃歇嘆道。

“他想幹什麽?”屈重問道。

“如果秦國政清吏明,將帥合心,檀鋒在穎川之舉,便是範睢改革的示範區,是強軍的典範,必然會成為秦王要樹立的模範,反過來,如果秦國朝廷垮了,或者像我先前所說的那般,路超確有不軌之心,那麽以檀鋒的力量,則進可攻,成為朝廷打擊路超的有力力理,退可守,恐怕路超也不敢忽視他吧?如果讓我想得更險惡一些,或者此人更想秦廷到時候與路超爭個你死我活,他則從中得魚翁之利呢?不要忘了高遠當初是怎麽發家的?檀鋒幾乎是在復制著高遠的成功之路。”黃歇仰首向天,“高遠,檀鋒,路超,這一代的英傑梟雄,怎麽都出自燕地呢?”

聽著黃歇的分析,屈重只感到不寒而栗,人心險惡,昭露無疑。

“這麽說來,檀鋒不遺余力地送範睢返鹹陽,也存著自己的小心思了?”

“這還用說嗎?”黃歇笑道:“範睢在穎川改革的成功,那是建立在檀鋒的軍刀威懾之下的成功,在穎川這個特殊的地方,自有成功的可能,但放之秦國全國,只怕便要碰一鼻子灰了,檀鋒不會不清楚這一點,只有範睢,恐怕還在因為穎川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自以為能推而廣之,行效全國吧?”

“這麽說起來,檀鋒豈不是比路超更加陰險?而且做得更加不引人注目。路超現在已經是擺明車馬與秦廷相抗了,而檀鋒,只怕範睢還將他視為強援吧!”

黃歇哈哈大笑起來,“如果範睢成功,那檀鋒的確是他的強援,但範睢失敗,檀鋒絕不憚於在他後背之上再狠狠地推一下。”

“如此陰狠之人,我們竟然還要拉攏他?”屈重不滿地道。

“正因為他如此陰狠,我才肯下本錢拉攏於他,太尉,你不覺得用他來對付高遠,對付漢國很不錯嗎?”黃歇微笑道:“我估摸著,到時候就算是秦國垮了,這個檀鋒還能活得滋潤著呢,到時候秦國已經不能是他的靠山,而檀鋒又絕無可能向高遠屈膝,那個時候,他不依靠我們還能依靠誰?他不可能成為我們的朋友,但你難道還介意他成為我們手中的一把刀嗎?”看著屈重有些動容,黃歇接著道:“所以現在,我不憚於將這把刀磨得更鋒利一些。”

屈重點點頭,“廟堂謀算,我不遠首輔遠矣,但檀鋒此人,便猶如一把雙刃劍,既可傷敵,亦可傷己,首輔還需小心一二。”

“以前那些人,是因為不了解檀鋒,當然也包括我,但現在,我已經將此人琢磨得透了,他再想與我為敵,那就是不自量力了,太尉卻請放心。”黃歇傲然道。

“這些事情自由首輔操心,我只管練好兵就行了。”屈重道。

“這卻是最重要的一環了。”黃歇道:“說一千,道一萬,到得最後,總是還要在戰場之上說話,兵戎相見,靠得卻是太尉了,我能做的除了這些陰謀算計,剩下的就是為太尉您當好這個後勤總管了,不管如何,軍隊所需要的一切,我都會竭力滿足,一支強大的軍隊,才是大楚生存的根基。否則一切皆是虛妄,漢國強勢,兵鋒所向,無人能敵,我希望太尉能改變這個局面,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替太尉爭取到足夠的時候。兩年之前,我們雖然勝了一局,但那一局卻不足以改為敵強我弱之勢,反而讓漢國人對我們更為警惕,如果雙方再戰,只怕就沒有這麽輕易了。”黃歇嘆息道,“我國多年承平,便是秦國最強盛之時,也不敢輕攖我大楚之鋒,承平已久,幾乎已經忘記了怎麽打仗了,兵雖多,卻大而無當,徒耗錢糧,兩年以前,屈完在臨沂一口氣裁撤了一大半地方衛軍,讓我是悚然而驚,原來我們的軍隊已經不堪用到了如此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