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煌煌漢威(45)

王武嫡所說的五十萬兩,自然不是征東府發行債卷的本金,而是單指利息,實際上,一年期限到了之後,只是有很少一部人取回本金,更多的人則是拿回利息,本金則再次購買下一期的債卷,有的甚至連本帶利再次投入,這幾年下來,但凡買了征東府發行的債卷的人都是嘗到了甜頭,用征東府的信用作保證,一年下來,穩穩的包賺不賠。是以王武嫡以往年的經驗算下來,缺口也不過只在五十萬兩左右。

但換而言之,今年發地債卷的規模只怕要再次擴大,再能應付這一年所需,作為戶部尚書,精通財計的王武嫡,自然很清楚這裏頭的風險,債卷滾雪球一般的越來越大,即便不還本金,光是利息也是一大筆開銷,而要維持住征東府的信用,便需要征東軍不斷地擴張,不斷地打勝仗,所以一般來說,王武嫡在兵部要求擴軍,要求增大武備的生產,貯存,以及研發新武器之上,還是較為大方的,抱怨歸抱怨,真要拿錢時,卻是從不手軟。

一聽高遠說能再給他弄來一兩百萬兩銀子,王武嫡頓時兩眼放光,對兩只一只倒吊著的眉毛,這一刻立時向上揚了起來,眉飛色舞地道:“如果都督真能弄來,那今年這個年便好過了。支付了債卷利息,再加上年關之時的各類開銷,今年便至少能弄一個收支平衡,不會虧損了。”

“其實咱們征東府立國之事,倒也可以簡約一些,不必太鋪張浪費,你一向號稱自己是鐵公雞,這一次不妨再發揚一把,能不花的,盡量不花。”高遠笑道。

“那可不行!”一向吝嗇的王武嫡這一次卻是一反常態,“都督,這是大事,壓倒一切的大事,啥都能節約,在這上面,卻一點也不能節藥,這可是一國之體面,還有您的威嚴,不能讓人看了笑話去。這錢,我本來就是已經準備好了的。既然都督說還有這麽一大筆銀子入帳,那還可以寬綽一些。”

看到王武嫡這只鐵公雞都大方起來,高遠想儉約一點的想法,算是破產了,搖搖頭,不再說話,什麽時候形式主義,看來都是需要的。

第二天的談判便顯得順利多了,範睢認為摸準了征東府的脈絡,高遠作為當世軍事大家,不會不知道洚城對於秦軍的重要性,他應當很清楚,秦軍是無論如何也不肯將洚城送給征東府的,他獅子大開口,無非就是想在別處敲詐到一些好處而已,而這個好處,無外乎就是錢而已。

所以當他再一次坐到了高遠的對面的時候,胸有成竹地開出了新的條件,除了第一次談判承諾的土地之外,另外再補償征東府一百萬兩現銀。而條件就是雙方簽定和平條約,互不侵犯,而九原郡的征東軍,則必須立即撤出九原郡,不能在九原境內留下一兵一卒,同時山南郡城駐軍不得超過五千人,而作為對應條件,秦國在九原郡駐軍也不會超過五千人。

範睢沒有提起征東軍在九原掠走的那數萬秦國百姓,高遠好像也完全忘記了這件事,雙方在氣氛友好的條件之下,簽定了這份協議。

拿著這份協議,範睢心中卻並不輕松,條約的簽定,並不代表著雙方就此平安無事,相反,這一次他來薊城,所見所聞,讓他更是肯定了高遠的雄心,作為這片大陸之上的後起之秀,高遠與秦國在最終目標之上是完全沖突的,終有一天,雙方必然兵戎相見,在戰場之上一決高下,現在雙方只不過都是力有未逮,所以只能相互妥協。

範睢現在已經深深地認識到,征東府必然會成為秦國將來最為強勁的對手,而征東軍所實行的政策,在範睢看來,比之秦國要先進許多,只不過他雖然明白這一點,卻不代表著秦人便能跟著對方的步伐走,高遠所帶領的征東府,是一股新生的勢力,他們敢於打破一切舊的桎梏,在一張白紙一樣的基礎之上,重新構建屬於他們的獨特秩序,而秦國則不然,立國數百年,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團,已經與秦國牢牢地捆綁在了一起,李儒的治國之道,只是將雙方的利益盡可能地重合在一起,如果秦國也來學征東府的這一套,只怕亡國無日,都不用外人來打,自己國內就要亂才一團了。

雙方完成簽紅的第十天,從鳳城方向,十數輛馬車在全副武裝的秦軍士卒的押送之下,駛進了茶店子征東軍大營,葉真代表征東軍接收了這些馬車,沒有絲毫的停留,便派出青年近衛軍第一師梅華所部押運著這十幾輛馬車回薊城。

數天之後,馬車出現在高遠的面前,一個個箱子被擡了下來,堆到了高遠的面前,高遠微笑著走到碼成一堆的箱子之前,一腳踹過去,最上面的一個箱子跌了下來,嘩啦一聲,箱蓋打開,內裏碼得整整齊齊的銀子從箱子內摔將出來,散落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