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第4/7頁)

太平軍定都南京,這並不意味放棄北伐。像過去那樣,作為一個流動王朝,全軍向北京進軍的計劃,已被否決。不過,一部分兵力還是擔負了北伐的任務。占領揚州的江北軍,實際上就是北伐軍。太平軍後續部隊源源不斷進入揚州,當然使城外清軍焦急不安。占領鎮江的江南軍情況如何呢?這支江南軍除了確保天京無礙,還要東進奪蘇州、上海,控制浙江。不過,這時江南軍沒有從鎮江往前走。欽差大臣向榮率萬余名清軍已繞到南京城東面,清軍在這裏構築了進攻南京的基地。基地在明孝陵一帶,後來被稱為江南大營。

太平軍城外的基地在紫金山。楊秀清看到這一情況,向鎮江派出急使,要求回兵援救天京。江南軍不僅不能東進,反而要向西回兵。羅大綱部分軍隊援救天京,自己帶三千兵堅守鎮江。另外,揚州和南京都有少數天主教徒,主要是法國神父在那一帶傳教。在太平軍入城後,傳說天主教徒遭到迫害,死了幾十人。法國公使布爾布隆後來親赴天京,做了詳細調查,得出的結論是沒有受迫害的事實。不過,受迫害的謠傳也是有根據的。對江南的中國天主教徒來說,大概覺得太平天國的信仰有許多地方可疑。太平天國的人,對中國天主教徒擺出一副老大哥似的面孔,在信仰和禮拜上說三道四,當然不會引起好感。

“是法國人的信仰錯了,應當改正的是他們。”太平天國的人們如此反駁。

“我們的宗教本該否定偶像,而教堂裏卻擺著什麽聖像,荒謬!”

各地發生了破壞天主教堂、搗壞聖像的事件。盡管解釋說是錯當作佛像、神像而搗壞的,可是,拜上帝會的人怎麽會把背負十字架的聖像錯看成是佛像呢!看來太平天國對法國人傳布的天主教強烈反感。

布爾布隆的報告也指出,太平天國是一種新宗派,若這股勢力統治了中國,它將不會允許天主教在這個國家存在。於是法國便采取了反太平天國的立場,極力拉攏其他各國,英國曾傾向於承認太平天國,也由於法國施加了壓力而中止行動。

“簡直像暴風驟雨一般!他們和疾風一起到北邊去了。”

曾國藩已在長沙。

“暴風驟雨”並不是指太平軍,而是左宗棠、江忠源等人。他們去援救武昌,當然是帶軍隊去的,長沙的防守力量自然薄弱。太平軍走了,但湖南可以說是天地會的巢穴,殘留的串子會、紅黑會、忠義堂、征義堂這些組織四下叛亂。湖南巡撫張亮基為補充兵力,決定把湘鄉縣團練召到長沙。

“我們是應召而來的。可是一旦離開湘鄉,那筆費用就有點不好辦了。”羅澤南在長沙會見了曾國藩。

羅澤南以前在湘鄉辦私塾,比曾國藩大三歲,像個夫子,很淳樸。他接到知縣要求,立即以自己的弟子為核心組織了團練。長沙當局召來湘鄉團練,但不願出錢,理由是團練過去就沒有官府補助。湘鄉團練沒有官府補助而能辦起來,是因為有人援助,且團練裏的都是當地人,衣食住可靠自家供給。現在離開家鄉來到省城,當然和過去不一樣了。

“能再想想辦法嗎?”曾國藩雖比羅澤南年輕,但他是同鄉高官,羅澤南也要跑來跟他商量。

“讓我考慮考慮。”曾國藩答道。

其實他已考慮過了。為什麽會產生太平天國,而且各地都有集團響應叛亂呢?曾國藩也知道,根本原因是政治太糟,但還有另外問題。他認為是“法沒有得到嚴守”。打起仗來逃跑了,反而說是打勝,逃跑了也不給予處罰,或處罰很輕,這樣,堅持戰鬥的人就被人看作是傻瓜。太平軍攻陷南京後,曾國藩曾給北京寄去一篇奏文,內容是“請行嚴刑峻法”,意思是說像過去那樣運用溫和法律不可能打開目前困難的局面,必須嚴刑峻法。

為了具體執行這篇奏文的精神,曾國藩早就有了要設立“審案局”的想法。最近他日夜都在考慮實行這一計劃的具體辦法。設立機構當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實行的人。它是一個衙門,但曾國藩自己就置身官場。衙門裏的官,靠不住。審案局是為施行“嚴刑峻法”而新設的機關。

“一定要是嶄新的機關,絕不能受汙染。”曾國藩常自言自語,一想到審案局的事,這些話就自然脫口而出。

“對!他們有學問!”

“他們”是指羅澤南團練裏的人。

提起團練,大多是農村中那些自居有幾分力氣、講義氣的人,實際上跟流氓地痞差不多。羅澤南的團練卻不是這樣,他是把私塾直接變成為團練,私塾裏有代替山長(校長)講課的人,由這些人來擔任軍官。軍官與士兵間是教與學的關系,這些軍官都是羅澤南的弟子,絕對服從老師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