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水師(第2/7頁)

“這是天父所賜!”楊秀清喊道。

益陽城的官員早已逃散,資水上漂了千百只民船。這倒是意想不到的戰利品。

出長江,取南京,窺視江北,長驅攻占北京——早就有人提過這樣氣魄宏偉的計劃。但反對“長驅派”的人則認為:有志打天下,這是一樣的,但一定要考慮到自己的實力,在奪取天下之前,應當建立根據地,把富饒的湖南一帶當作自己的家。主張後者的人數居多,他們認為可以把常德作為根據地。

但是現在,利用這些船只,不就可以直下長江了嗎?進攻南京並非沒有可能。而且,當地的居民說:“這麽幾只船不值得大驚小怪,在嶽州那裏,像這樣的船,不知道有多少呢。經洞庭湖去長沙的船,全叫嶽州當官的給扣下了。啊,他們說,現在長沙在打仗,船讓敵人抓住,可能會被敵人利用。啊呀,那兒到處是船。”僅靠眼前這千百只船,就可以直下長江,何況嶽州還扣留了好幾倍的船!

太平軍召開了核心領導人會議。對於長驅派和盤踞派的分歧,洪秀全和楊秀清都沒有明確表態。

長驅派認為,太平軍是邊打仗邊增強兵力,以兵力不足為借口,不考慮遠大計劃,這是沒有道理的。

“作為最終的目標來說,”盤踞派的羅大綱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我們當然要在整個國土上實現天國的理想。但是,目前未能攻下桂林和長沙,最多只有五萬、十萬的兵力,能打下縣城州城,卻還沒有力量拿下省城。我們目前只能在常德建立據點,然後放手大幹。”

盤踞派總是強調“目前”,他們認為要等條件發生變化。但在長驅派看來,益陽的民船不正表明,條件已經發生變化了嗎?

“這是不夠的。”羅大綱道。他當過艇匪,曾率領船隊到處沖闖過,他說的話,其他領導人還是聽的。但他又道:“嶽州若有三千多民船,也可以奪取武昌,在長江裏作戰也不是不可能。”

第一次會議得出的結論是:首先要立即查明嶽州船只的情況是否屬實。

根據結論開始工作,這是太平軍的傳統。

益陽通過資水及洞庭湖與嶽州相連。益陽有不少去過嶽州的人。太平軍了解到,有個木材商人昨天剛從嶽州來。此人名叫唐正財,他帶了一百多只船來嶽州,叫政府給扣住了,唐正財每年都到嶽州去做買賣,這次船被扣了,他到這邊來看看情況,如果這邊沒有“賊軍”,也許能解除禁航令。可是偏偏,他碰上了“賊軍”。

“把人帶來,問問情況。”楊秀清道。

“啊,不是老唐嗎!這……”看到唐正財,羅大綱瞪大了眼睛。

“啊!老羅!……”唐正財也有點吃驚。

“你們是朋友呀!這就好談了,說說嶽州的情況吧!”楊秀清從旁插話。

“你也參加了長發一夥兒啦!真沒有想到!”

“是呀。”羅大綱接著向太平軍幹部們介紹唐正財道,“他是個頭腦非常聰敏的商人,膽子大,過去我們掠奪來的東西很多都賣給他,他自己也常帶船隊協助我們活動。”

“是這樣啊!”楊秀清面頰上掛著微笑,但很快,就恢復了原來的表情。

唐正財半盜半商,相貌也不尋常。

“這家夥看上去可以用!”楊秀清心想。他一直在旁邊觀察。

“嶽州有多少民船?我們想知道個情況。”羅大綱道。

“五千三百只,還有許多筏子。我要是有軍隊,一定攻打嶽州。有的是辦法。”唐正財直截了當地說。

“哦,攻打嶽州……對手是什麽樣的人?”羅大綱盯視著唐正財的眼睛。

“竟把那麽多窩囊廢聚在一起,真叫人吃驚。嶽州當官的,個個都是窩囊廢。”唐正財根本不介意羅大綱的盯視,顧自說道。

“嶽州有個提督吧?”

“叫博勤恭武,地地道道的窩囊廢。”

“聽說過這個名字。”羅大綱道。

十年前鴉片戰爭時,此人任湖北宜昌總兵,曾奉命率隊增援廣州,並沒有打過什麽大仗。大概把軍隊帶到戰場上也算是一種功勞,不久就當上了甘肅提督。

“提督麾下只有八百兵。”唐正財道。

博勤恭武本是湖北提督,由於太平軍進入湖南,他奉命由湖北進駐湖南嶽州。“一次小小的出差,”博勤恭武本人和士兵們都這麽認為,“收拾長毛賊是廣西和湖南的事,我不過在湖南北邊露一下面,示一示威。”他根本沒有打仗的想法。

“不會有錯?”楊秀清插嘴道。

“我在嶽州待了三個月,一般情況還是了解的。道員王東槐有點骨氣,但最近他父親去世,回鄉奔喪去了。參將阿爾東阿還像個軍人,但部下很弱,沒什麽訓練,半數是煙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