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記

別人寫書,大多寫完一本,再寫後傳、續集、再續集。我卻從後面寫起,寫了明世宗時代的《天觀雙俠》後,回頭完成武宗時代的《靈劍》,之後又起心寫再之前的憲宗時期的《神偷天下》。可能因為明朝愈往後愈灰暗恐怖,我翻來覆去地閱讀《明史》,都找不到好的歷史切入點,最後才決定往回寫,寫明朝最好的皇帝之一——明孝宗朱佑樘的傳奇故事。

孝宗皇帝的出生原本就充滿了故事性,本書中敘述他的幼年,基本上維持歷史原貌。如他的生母紀氏是瑤人,懷胎後萬貴妃令宮女去“治”了胎兒,宮女卻好心放過了她;孩子出生後萬貴妃派門監張敏去溺死嬰兒,張敏卻不忍心,反而相助隱藏孩子。這孩子一藏六年,在一眾宮女宦官的合作下,將萬貴妃全然蒙在鼓裏。一次張敏在替皇帝梳頭發時,大膽說出了真相,懷恩在旁證實,成化皇帝喜出望外,立即召見;紀氏替他穿上小紅袍,囑咐他見到堂上留須者,便是他的父親。小皇子當時六歲,頭發從未剪過,長發垂地,來到堂上,走上去便投入了成化皇帝懷中。成化皇帝高興極了,抱著他說:“這孩子像我!”就此認了這個孩子。之後張敏自殺,紀妃也不明不白地死去,一說是被萬貴妃害死,而這孩子終於受封為太子,成為後來的孝宗皇帝。

孝宗皇帝的身世十分令人同情,他身邊的親人一一為他犧牲,張敏和母親這兩個從小照顧他的人都在他成為太子之前死去。明史上說他在母親去世時“哀慕如成人”,可見他對母親感情十分真摯。在成長過程中能與母親朝夕相處、建立深厚感情的,明朝皇帝中可能只有孝宗一人。他的童年是比較正常的,雖然歷盡艱辛危險,但卻充滿了母愛和關懷,這或許解釋了他日後為什麽較能體會民間疾苦,有著清楚的頭腦,成為明朝最好的皇帝之一。

孝宗皇帝稟性仁厚,即位後並未對政敵加以報仇、大開殺戒,對殺母仇人萬貴妃的家屬寬容對待。他也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廢後吳氏在他幼年時曾照顧過他,孝宗即位後,感念她的恩德,對她多般禮敬。《明史·史列傳第一》說道:“孝宗生於西宮,後保抱惟謹。孝宗即位,念後恩,命服膳皆如母後禮,官其侄錦衣百戶。”

我在這個基礎上再添故事,加入了孝宗的同母異父的哥哥——楚瀚這個人物。楚瀚跟其他主角都不一樣,他沒有淩霄的靈能正氣,沒有淩昊天的任性狂傲,更沒有趙觀的俊美機巧。他是個在苦難中長成的貧童,自幼以偷竊維生,不曾讀書,更沒有高深的學問或遠大的理想。但他和他的母親及弟弟一樣,生性寬容,擇善固執。他謹慎沉默,善於忍讓而有智謀。他鄙視自己的父親,最終仍舊寬恕他,讓他不致死於非命。就如孝宗與萬貴妃有殺母之仇,最後卻仍以寬恕之心對待,不曾對其家屬趕盡殺絕,這在宮廷鬥爭之中是極其少見的。

關於偷盜之村三家村的想法,其實在我高中時就有了。我想象三個以偷盜為業的家族,各懷絕技,村中定期舉辦偷盜大賽,彼此爭強,看誰能偷到最珍貴的寶物。想想那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誰想得到少年時期的一個想法,可以在腦子中潛伏這麽長的時間,才終於有機會出見天日,躍於紙上。

紅倌原本只是一個小配角,沒想到我愈寫愈喜歡她,最後她的戲份加重了許多,成為楚瀚的初戀情人。楚瀚跟她都是社會底層的人物,相識相憐,很快便彼此交心,結下情緣。在以往武俠小說中,男主角的初戀似乎比較神聖嚴肅,大多遵守禮教,兩人以禮自持,直至婚嫁;但楚瀚和紅倌顯然沒有受到任何禮教的束縛,認識不多久便同床共枕,情熱如火,甜蜜如膠。他們當時年紀都很小,大約只有十五六歲。這段青少年男女之間的情緣是非常純真、非常美好的。楚瀚當時並不知道,這段情緣是他一生中最輕松、最美好、最甜蜜的時光,往後竟再也不可復得。當他見到紅倌成為好友尹獨行的妻子時,忍不住痛哭流涕,就是因為省悟他已徹底失去了這段美好的情緣,而當年竟是自己親手舍棄了它,無論心中有多少痛悔遺憾,都已經太遲了。紅倌代表的,正是楚瀚少年時期的天真純凈。

楚瀚的正妻是胡鶯。胡鶯是個非常不可愛的女子,兩人雖生了個兒子,但毫無情義可言。這也有點反傳統,男主角不是應該非至愛不娶嗎?為什麽會去娶一個無關緊要的女子?我想《神偷天下》的故事中反映了更多的現實世界,在那個時代的現實中,能與自己相愛的人共結連理者畢竟是少數。楚瀚是個生活在非常現實世界中的人物,他有著層層的羈絆,種種的牽扯,最後他決定娶胡鶯,也是出於諸多考慮,而愛情並不是其中之一。即使娶了妻,他仍舊以百裏緞為重,花了許多心思和時間陪伴她,給妻子的只有冷淡和虛應。而胡鶯在不斷嫌棄楚瀚貧窮之後,也一怒之下紅杏出墻,兩人同床異夢,漸行漸遠,最後這對夫妻連形同陌路都不是,幾成仇敵。胡鶯代表的,是楚瀚身邊不斷利用他、折磨他、消耗他的一群人,包括梁芳、汪直、柳子俊、胡月夜和上官無嫣等。這些人將他磨成了醜惡的爪牙,他的青年時期便是失陷在這一批人的漩渦之中,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