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直皖大戰烽煙起

漸漸成形的粵軍

當北方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南方的孫中山、汪精衛、蔣介石為何如此平靜?難道他們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發展的良機嗎?

他們當然知道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孫中山甚至與段祺瑞達成了和平協議,他要為閩南“護法根據地”贏得一個和平的外部發展環境。

孫中山在革命了數十年之後,終於悟透了一個道理:要想贏,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地盤和軍隊。所以他很在意那支在名義上聽命於自己的部隊——粵軍。盡管從本質上看,粵軍還是一支雇傭軍。

自從1918年下半年,陳炯明、許崇智、蔣介石等人率領粵軍在福建南部成功開辟了一塊擁有二十六個縣的“護法根據地”之後,陳炯明便在孫中山一個接一個的命令或建議下,一邊掃蕩被擊潰的北洋軍殘部,一邊利用並不充裕的經費——孫中山的金錢支援和地方上繳的稅收大肆擴軍,終於將原本人數不滿五千的部隊擴編成兩萬多人的兩個軍。

回首當年靠幾十上百人的會黨跟數十倍於己的清軍幹仗時的慘不忍睹,來自粵軍的這些變化是非凡的,是可喜可賀的。

但問題是,孫中山對這支軍隊的司令陳炯明不太滿意。

陳炯明雖說是參加過黃花崗起義的老同盟會會員,但並沒有宣誓效忠孫中山加入中華革命黨。而且陳先生並不信仰三民主義,至於他信仰什麽,下文再說。

所以孫中山對他並不放心,要不是陳其美死得早,司令的椅子肯定輪不到他坐。因此,孫中山派了四個人去分陳炯明的權,他要掌控這支部隊。這四個人就是之前提過的鄧鏗、朱執信、許崇智和蔣介石。

鄧鏗有領導才能,但過於方正。

朱執信革命鬥志旺盛,但過於勇猛激進。

許崇智能力還行,但革命鬥志不甚昂揚。

至於蔣介石,才能自是四者之中最高,但過於意氣用事。

軍事人才的問題,令中山先生十分頭疼。但與用人相比,眼前有更加迫在眉睫的問題:怎麽養活這支軍隊?這簡直傷透了孫中山的腦筋,說到底還是不知道去哪裏搞錢。

說到弄錢,要按孫先生以前的工作方式,那就是四處募捐。

可一晃數十年過去了,孫中山的革命項目似乎越做越差,遠不如那些軍閥做得出色。這讓當年傾家蕩產支持他的那些老朋友作何感想?估計孫中山自己都不好意思上門再提錢的事。所以說,毀滅友情的方式有許多種,或許最徹底的一種就是借錢。

這一路失敗過來,連老朋友都不再信任孫中山,更何況他人?因此募捐這條路現在已經行不通了。況且募捐來的錢實在太少,根本不敷使用。看看人家段祺瑞,贊助一拉就是數千萬美元。

有了這種心理,孫中山便把目光轉向了他最靠譜的理財顧問——張靜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