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6章 新章(二)

諸事已定的逐步走上正軌的幽州城中,來自山前、山後諸州的消息,還在源源不斷的匯集到我的身邊來。

而一份名為《編列效節營諸事宜紮子》的文書,就此擺在了我的面前。

經過了兩次北伐前後一系列戰事,實際上淮鎮歷年所獲的各色俘虜委實不少;又經過了多年的“合理損耗”和“自然淘汰”之後,大概還剩下十幾萬人左右;分布在淮北道到遼東半島、新羅藩等地大大小的礦山、工場和勞役區內,連同其他被俘和擄獲藩胡人等一起,承當這最苦最累最危險也最繁重,乃至高風險與惡劣環境下底層勞動。

因此,在淮鎮遍地開花的各種基礎建設和大型工程項目當中,乃至淮地早期原始工業布局和奠基的種種原始積累背後,無不是充斥著這些作為消耗品的各種俘虜、奴工的累累屍骨。

不過,好歹這也是一筆重要的人力資源,還是受過軍士訓練而有過戰場經驗的青壯年人群為主;況且,經過這麽些年不分晝夜的甄別(驅役)和改造(輸灌)之後,原本身為敵對陣營的銳氣和意志,也被晝夜不斷的艱難日常給消磨和摧折光,對於故國的懷念心思也淡散的七七八八了。

因此自從好幾年前開始,就已經陸陸續續的有人請求歸化地方,或是脫籍校贖於軍中,以擺脫這種無休止的驅役和勞碌;而對於形形色色的俘虜和其他來源人口的轉化,也一直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而積累下來了大量過渡和使用的經驗。

但是之前都是以被打散安置的士兵個人為單位,所零敲碎打、積少成多進行的改造和歸化工作,以避免這些產生過多的交集和串聯,乃至抱團起來的趨勢;

而這一次卻是大規模的以贖過自新為旗號,啟用這些額外挑選出來的相對馴熟老實的北軍俘虜;組成十幾個效節營而充於軍前校死,充當某種意義上的開路和炮灰角色。

隨著淮鎮控制的地盤和區域影響的擴大,他們原本的崗位和工作任務,已經有更多也更加吃苦耐勞的取代來源,而不用再在一些大型工程當中充當“消耗品”和“鋪路石”的角色了。

所以將這麽一部分受過訓練的青壯年解放出來,充當某種意義上的廉價武裝替補,以減少大範圍擴張的後續軍事維持和戰略布局上的基本需要。

而這十幾個效節營約一萬人的自新兵,不過是一個嘗試性的開端而已。

如果能夠確認他們的表現基本符合需要,且性價比還在合格線之上的話,將會有更多的自新兵組成效節營團,就此編列和派遣與軍前聽用;以減少主戰部隊的損失和消耗,並且兼任部分防戍軍和守備團的角色。

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承擔起預備序列的補充營角色,而為地方各級軍序提供和輸送,一定素質和水準的後備兵員。

正所謂是隨編隨遣,居無常所而不定員額的特殊存在,以防止和杜絕因為昔日鄉黨、故舊的關系,就此抱團起來串聯和生事的大多數可能性;

進而通過潛移默化的日常影響下以及功勞和賞賜等手段,形成最初步集體榮譽感和體制歸屬感,最終被淮鎮軍事體系為代表的戰爭機器,給逐一的消化和吸收掉變成最基本的燃料和零件的補充。

因此,將來還會編列上更多的效節營,以滿足新地盤的軍事維持和基本勤務的需要和缺口。

當然了,這其中還有相應的風險和潛藏隱患的可能性,比如由於這些效節營過度使用和依賴,而導致一些舊軍的習氣和作風死灰復燃,乃至在淮軍內部形成相應的負面影響,把原本與用來鞏固和穩定後方的治安戰,變成更大規模的叛亂和反抗事件。

因此,關於這十幾個效節營的正副主官及其配屬人員,也編列成基本情況的匯報,一起具結附屬在這份陳清紮子的背後。

只是,其中好些個看起來有些眼熟的名字,讓我不禁要莞爾一笑,只覺得真是某種意義上的命運使然了。

……

而在數千裏之外,讓奔騰的大河在群山之間回轉上一大圈的河東之地。

曾經的北都太原府晉陽城,新立沒有幾年的北漢初代國主張德坤,也在自己的宮城高台之上,對著遠處太原盆地之中雄偉壯麗的表裏山河,猶豫和徘徊著。

這裏有前朝大唐時代所留下來的北都行苑和宮殿群,更有相應功能齊備的官署設置和布局,因此,為他這場形同笑料的立國運動省下了大部分的氣力和功夫。

這個新建未久的北漢國,名分和實質上所具有的地盤,無非就是壺關以北包括晉中平原在內大半個河東道,外加上延邊堡塞所延伸而出雲中道的部分鄰接地區,大約十幾個軍州而已。

而作為北漢朝廷中樞實際能夠的控制範圍,則還要再縮水上一圈,而只剩下晉中平原和太原盆地在內,兩片相連的河東核心地帶二十幾座大小城邑而已;至於其他的地方,都分散在大大小小的軍、城、鎮、戍為名的軍頭、將主等,具有地方豪強、大族背景的實力派手中,而僅僅以冊封納賦的名義下保持有限的羈縻和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