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章 零落(十五)

徐州,留後府,新建未久數層高的圖輿廳內。

我站在擴張了不少的新版大沙盤面前,端詳著上面改動或是新增的各種標識和記號。在膠東半島的位置上多出了幾個代表營團單位的新棋子。

“模範後軍新編的五個營,外加配屬的兩個防戍營,已經可以初步派上用場了……”

我不由點頭道。

“如此甚好……”

如今淮鎮的軍事訓練與預備役體系下,有足夠受過簡單操練和習慣了集體生活的人口基數做底蘊,組織和訓練起一個守備團,只需要半個月到一個月時間;而全新組建一個防戍營,則需要三個月到半年時間;

至於要新編一個主戰營就沒有這麽簡單了,除了從教導隊和標兵營提供的軍官和士官、老兵之外,其他的新兵至少要經過八個月到一年的訓練周期,才能達到基本的要求和標準。

然後再上過戰場經過對陣的磨練和考驗之後,才能把新編兩個字去掉而變成正編部隊的番號。

其中三大序列通用的內容,都包括熟練的掌握火器的使用和維護,最基本的隊列陣型和操條。而軍役的級別越高,需要掌握的訓練內容和軍事常識就越多,三者可以說是相互遞進和補充的。

不過,劉延慶帶過來的模範後軍殘部,本身就有所一定的軍事素養基礎,又經過了歷次北伐的經驗。因此,拆分到各營作為骨幹和構架之後,實際上的訓練周期也會比正常情況下縮短許多,重點是對於火器的掌握和戰陣的協同與配合。

這樣物品的手頭,差不多又有約八千生力軍可以使用了;雖然他們直接獨立作為一只進攻性軍事序列和力量還有待磨練,但是承擔一些防禦型的軍事任務卻是基本沒問題了;

我打算把他們差遣到新羅藩和遼西、遼東半島去,在這些次要強度和低沖突的地區,熟悉治安維持、盜匪清剿和地方鎮壓等軍事勤務;

這些地方因為臨近地緣的戰亂不止,或是剛結束大規模戰事的緣故,隨著大量逃荒而來的民眾百姓,還有肆虐於道途鄉野當中的流匪、亂兵,所構成的大大小小的賊寇團夥,在饑寒交迫的驅使下對鄰近淮鎮治下的地方,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滋擾事件。

順便還可以把當地那些已經通過前一階段的戰事和後續軍士行動,變得相對老練的部隊給替換回來,進行短暫的休整和補充之後,就要對應開春後新一輪軍事行動的具體需要了。

當然了,這支部隊被分開派遣出去之後用不了多少時間,身為主官劉延慶的個人影響力和私家烙印,也會被時間和日常給逐漸淡化和磨滅掉,而只剩下體制內單純多的上下隸屬關系,最終變成淮鎮麾下正常調遣往來的序列之一。

這就是堂堂正正的陽謀和大勢了,在淮鎮偌大的體制力量運轉之下,也實在沒有什麽不可對人言的隱晦和陰私之處。

如今過了這個冬天之後我手中可以動用的兵力,也再次慢慢變得充裕起來。

一方面是因為新羅藩方面的戰火平熄和善後工作逐漸走上正軌,逃過大同江北的後百濟國和扶桑聯軍的殘余力量,經過這個冬天的折磨已經實在不成氣候了;而隨吳玠和楊再興出征、駐留當地的部隊,被陸續抽調回訪的緣故;

而如今遼西、遼東方面維持地方的需求,則靠那些防戍營、守備團和武裝屯墾據點裏的巡護隊,就足夠滿足日常的要求了。派駐在當地的少數主戰營序,則是作為應變應急的機動力量而存在的,比如守衛小清河防線以備營州方面,或又是駐防建安州北面的丘陵地帶,以備遼東之亂的擴散和影響。

還有就是的打下了夷州大部之後,在人力和其他資源也再度變得充裕起來的原因;好歹是各五府十六州上百萬口的大基本盤在哪裏,就算是大半數地區還是通過代理人和其他方式的間接統治,還是可以獲得大量資源產出和民力勞役的。

特別是隨同南下的派遣部隊,辛稼軒給我從廣府帶來的幾百條大小船只,雖然都是民船和商舶為主,但是用來渤海內環和膠東半島——夷州航線之間,卻是綽綽有余的及時雨了。

這樣我就擁有更加充沛的海上運力,來進行各種軍隊人員和輜重物資的調劑輸送,而完全可以減少一些非重點地區的駐軍需要了。

因此,在除掉新羅藩、遼東、遼西和鴨綠水流域的四片飛地,所必需駐留最低限度十五個營頭的應急和機動力量。

還有被劉延慶帶到淮南去,而駐防在江北揚州境內的六營偏師,駐留在楚州境內坐鎮後路的一個主戰營;留在河南突出部的單州境內,作為西面二線支撐點和應急部隊,由第三兵馬使趙秉淵統領的四個主戰營;

用來支撐河北三州軍事存在,兼維持北面突出部戰線,第二兵馬使兼防禦使張立錚的三個主戰營和配屬的一個驃騎營,一個獵騎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