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 頹然(九)(第2/2頁)

而在另一方面,則是挾勝之勢和足夠武力威懾之下,對於這些土地上的原有居民和戶口,進行一輪的清理和整頓,乃至強制性的改造和合理分配。

當然了第一步並不是那麽激烈,按照不同階層和身份的人口,進行不同的分別對待;

像是那些有所恒產的國人和屬民,主要是提倡和推廣來自淮地的先進農業技術、工具和優良的種子,並且在整體上引導和歸化他們的種植趨向。

而對於沒有土地而人身依附更強的佃客,或又是毫無人身自由而形同兩腳牲口的藩奴,則是采取步驟更大一些的管理體系改造,也就是通過對那些利益盤根錯節的中上管理層清洗行為,代之淮地已經運作成熟的編管體系,以集體組織和激勵制度,來提高相應的勞動生產與產出效率。

因此,雖然這些地方一度飽受戰火的影響和摧殘,但是來年的產出預期還是相當令人樂觀的。

另外一個附帶的好消息就是,作為發展軍事用途氨化物的副產品;位於青州附近的氨化工場已經能夠從稀釋的廢料和殘渣當中,通過混合鹽鹵、石膏、白堊等其他成分,而小批量的合成出類似原始化肥的東西。

雖然因為產出的規模還很有限,相比傳統使用骨粉、綠肥、鳥糞石等天然肥料,成本和工藝的優勢並不明顯,對於廣義的農業生產推廣並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是通過農官部門的實踐和應用,已經在一些附加值高的特色經濟作物和特種種植上初見成效了。

意味著在我的堅持和引導下,長期對於工業生產和研發上的資源傾重,終於能夠在除了軍事和商業領域之外,有所直接反哺道農業生產上,而形成某種聯動的初級體系;這就是作為初級工業革命的前景和曙光,或者說是魅力之所在了。

此外還有淮地的馬政得以進一步擴大規模的好消息。

主要是以糧食為主的農業生產逐漸轉移到了,更加適宜的黃淮平原上的緣故,因此得到更多圍牧放養地之後,今年入冬前的出欄率再次達到了一個新高,已經達到了三萬七千多匹;

這樣除掉留下來作為種馬和優質母體的少數外,大概可以實現如今淮北道境內五個軍序,大半數騾馬化的更新換代。當然了,因為水土和種源的緣故,軍用馱馬和騎乘軍馬的比例很大,但合適作為沖陣騎兵的坐騎戰馬,就不到十分之一。

畢竟,與其他豬牛羊之類的大小牲畜飼養不同,養馬的起點和門檻比較高,吃的用的成本和日常所需水準甚至比普通人家還要高。

因此,實在不適合過往前朝官府所采取的那種分包到戶,讓幾家十幾家合養一匹馬的分攤散放制度,風險概率和產出的性價比也實在不高;

而且,雖然說在草原上是個牧民都有養馬的經驗,但是勉勉強強的養活一匹馬是一回事,想要保證足夠健康和綜合素質的軍馬乃至戰馬,並且能夠穩定的進行大批量良種繁育,顯然是一件技術含量不少的精細活和周期較長的系統工程了。

因此這幾年下來,雖然通過對外征戰的俘虜和羅刮,獲得了二三十萬單位的騾馬大畜,但基本是草原種和河南本地種居多,要求比較高的優質騎兵戰馬,還得靠從安東等地來獲取和補充。

好在雖然作為傳統貿易對象的安東諸侯們,自己打成一片而無暇外顧,但無論是淮鎮控制下的遼西五州還是遼東三州,都不乏適宜養馬的地方,這才將騎兵坐騎的補充來源,給逐步穩定了下來。

而對於以我為首的淮鎮文武的勸進和擁戴的表態,江寧方面新成立的幕府也是反應的很快。

只是除了新追加的五百戶食邑和一個特進的勛位之外,大本營還給我配發來了第二份的正式文書,讓我在解決了夷洲的問題之後,伺機引兵入閩行那定難克亂之事。

當然了,雖說大雲賊的主力已經傾力而出去肆虐兩浙了,但如果我真的帶兵去了的話,以閩地多山地貧而道路險阻重重的地理特點,還是有很大概率會掉進長期治安戰的那個大泥潭中;

不過這好歹是一個名正言順的契機和由頭,讓我可以對閩地沿海各州的那些國朝殘余勢力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