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撥亂(二十)(第2/3頁)

自古而今,哪怕是後世現代被戲稱為資本主義最後堡壘的天朝,也莫不過是走在如此有中國特色的道路之上。

而作為淮東行政系統的一大特色,就是從基層出身的官吏到中上層部門的主管,絕大多數都有或長或短相應任教的經歷和過程;

而作為官辦聯校出身的學員們,例行見習和實踐的項目當中;也有一項是雷打不動的,分派到基層去充當教員,或是在勞役營和編管地,進行流動性啟蒙普及,名為“接地氣”的特定安排。

如此輪番下來的一個好處,就是將原本可能存在的地域鄉黨情節給打亂沖散,但是同樣也造就了新的群體和問題。

比如這一次。

隨著楊再興在新羅藩的征討,大批財帛和物資已經通過海路源源不斷的送回到淮東來了,光是其中具體變現的財貨,就已經在賬面上積累到了十七萬緡。

而且還可能繼續增加下去,正所謂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的典型好處,只是也是一筆短期維持的外快和進項而已,並不是可以長久保持的常態。

因此,為了爭取這一筆正常計劃外的預算和項目,除了各級官府和部門內部各顯神通的表功和請款之外;就是肅反委員會和設統調那裏,形形色色匿名和實名相互舉告的事件,一下子變得多了起來;

雖然其中幾乎沒有什麽真正的大事件和嚴重事態,主要是某地某處或是相應管轄下的,怠工偷懶、效率低下,管理不當,保管不善,資源浪費之類的細節和毛病。

只是在這個背後,未嘗沒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其他意味和背景。按照淮東體制下某種末位競賽式的評比慣例,在日常事務中表現失格太多的部門,自然在申請追加款項和其他投入上,要處於劣勢和被忽略的地位。

當然,我心中有些了然了,這就是所謂的部門利益之爭,已經有所苗頭了。隨著淮東政權的攤子鋪開,各種職能分工和基本構架也日趨完善,因此,在有限的資源和投入面前,各個部門開始以自身角度出發,強調自己的重要性和期望獲得更多的資源分配,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從另一方面來說,在對待同樣事情的立場上,當然都是希望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內,給做出更多成就和業績來,才能名正言順的爭取更多的投入和資源。

比如軍事部門希望武力能夠解決的問題,自然能夠建立更多的功勛和獲得戰利品,而外交部門則希望通過交涉和斡旋,以兵不血刃的達成目,未自己贏取聲望和成績那是最好了。

同樣,隨著日後掌握的資源和底盤的擴大,在經濟領域,在文化領域,自然也有如此亦然的傾向。

這既有良性競爭的積極一面,也有積重難返的不利一面。關鍵看如何的調劑和運用。

後世的外交部,為什麽會被叫做外賣部,國台辦,會被戲稱為跪台辦,也就是這個道理。

作為一個大型部門世代沿襲下來,相應產生的傳統利益循環,也讓一些人產生了階級固化式的錯覺和根深蒂固的本位主義。

因此,寧可在部門政策具體執行上,背離大環境的趨勢和繼續頑固抱殘守缺,乃至不惜犧牲國家整體的潛在利益,和違背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

做出許多讓人難以理解的變相利益輸送和一味遷就被交涉對象的舉動,也要養賊自重式的來確保,自己能夠將相應領域的事務,繼續長久的壟斷和把持下去。

因此,很多事情不是不知道,該如何去做正確的選擇,只是因為個人的私心和利益的作祟,讓他們不願意去這麽做而已,或者說揣著明白裝糊塗而已。

因此,在初期花費更多的代價和精力,奠定好一個基礎和相對完善的基本構架,而不是貪圖省事而放任自然其成,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雖然靠我眼下個人的意志和權威,固然可以出現問題和偏差之後,輕松的改變和扭轉一些東西,但我寧願多花點時間和周折,引導體制內的規則和權力制衡,來達成相應的目的,或是獲得一個有理可循,可以長期沿襲改良下去的結果。

現在還是創業的初期,我還沒有那麽多條件可以托大和驕傲自滿的理由。

上位者的權威可不是天生的,同樣也是有著所限度和底線的,是依靠一次次成功的廟算和城府,以及事無巨細的日常小節,在不下和追隨者中,所積累和塑造起來的,類似永遠正確的信念與心理依賴。

因此,這往往也是一柄雙刃劍,用得好的話,很容易滾雪球式的造就和吸引,更多死心塌地的追隨者與唯命是從的部下;但是處理的不好的話,就變成一種很容易消耗殆盡的隱性資源。

畢竟只要是正常人,都是有所理性和思考能力,就算是再權威的意志,也不能偏離大多數人的思想範疇,而一次又一次的總是特立獨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