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啟新(二十)(第2/2頁)

但是同等分量的火銃子藥,卻是可以在結陣掩護和密集壓制下,接連不斷的打上上百發,而只耗費均勻而較少的力氣,甚至還有近身肉搏和白刃反沖鋒的余力。

比起讓敵人近了身就要放鴨子的傳統遠程單一兵種,要頂事和管用得多,而且在淮東的體系運作下,訓練和裝備的成本、周期,也未必不如傳統的弓弩兵種,而更加物美價廉。

因此,作為前身新軍左廂一脈相承而來的淮東軍,這“野戰善守第一”的名聲,倒也不是真的缺少主動攻擊性,而是因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所面對都是占據優勢的敵人。

因此,也習慣了在堅陣和簡易工事的支撐下,以輪替的守勢消磨挫盡敵方的銳氣和改變力量對比之後,對三鼓而衰的敵軍發起反攻,以較少較少代價攫取最終勝利,的典型防守反擊戰術。

而少數我軍占有局部優勢的戰場和格局,也幾乎都是以嚴密而整然的火力推進之下,以敵方迅速滾雪球式的崩潰或是逃散為基本收場。

而在另一個方面。

隨著時間的推移,源源不斷的糧草物資,甲械人員;通過海路抵達淮河入海口,又轉道泗州境內而征用當地民力,陸續輸送到宿州的蘄縣前沿。

其中甚至還有好幾批國朝制造的各色火器,包括粗大的雙持手炮和一種加大口徑而身管厚重的制式火銃。

至少從表面上看,經過國朝這些年對於火器的投入和重視,產量和質量上都已經有所明顯的提高了。

但在一些關鍵具體細節對照上,還是過於簡單粗放了,卻是受制於加工工藝的不得其法和設計上的隱藏缺陷。

但不管怎麽說,國朝配屬的東西逐步到位之後;雖然正任的主官還沒有抵達,作為淮南行營的兩只勁旅,但還是在身為別遣軍副使的王貴要求下,開始就地著手與前軍部,進行軍令溝通、戰時協同、調撥轉運的各種操練與磨合了。

因此,宿州境內正是一派人聲鼎沸而軍馬嘶鳴,忙做了熱火朝天的景象。

而作為鄰近的駐防地,在我的授意下也主動提供了相應的協助和便利,算是某種善緣和投入預期。

畢竟,王貴所部還是從我這裏分出去的,從軍隊結構、訓練配備到後勤體系,都是與我淮東全套對接的。

雖然,這次被分派到王貴麾下的將士,其實還是有所側重和針對性的;

比如,他們主要都是來自北方戰場中收攏的國朝軍馬殘余,同時又與南邊牽扯和淵源較深,而並不怎麽情願在淮東當地落戶,由此在懷東體系內亦是屬於後進分子的少數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