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啟新(五)

亦是盛夏炎炎的江寧行在。

涼風習習的宮室當中,鬢角出現細微白色的監國,卻在微微的煩惱當中。

因為最近的加稅,還增長了對海外藩征收和平買的額度,因此宗藩院裏這段時間很是熱鬧,好些外藩諸侯通過代言人,在朝堂上上躥下跳的十分厲害。

而現今他的關注點,全在了北面的戰事當中,從某種意義上說,誰敢在這個時候打擾他,誰就是國朝的罪人。

現在已經是國朝發起初次北伐,而他開府行在江寧的第四個年頭了,北伐也成了以他為中心的嶺外大本營,最大的執念和堅持了;

就連四海衛和五房判事在江南諸道的追查,也因為少府少卿的自殺,而暫告一個段落,而轉向全力支持對北方情勢的掌控和情報支援當中。

二次北伐進行的還算順利,但是已經沒有當初的那種銳氣和鋒頭了,而是先當小心謹慎的步步推進。對此他也沒有任何辦法,甚至不好太過催促。

然而,他也發現大本營裏的那些輪值樞密使們,其實與他的觀點和路線,也並不總是那麽齊心的。

這才不得不放棄將權威益重的寧沖玄,給逐步調回中樞的打算,而改遷掉到合並的江西和荊湖行司去,以總籌中路大軍的後方事宜。

為上位者,自然不可輕易為臣下,揣測道自己的心思。哪怕子一度默許和縱容他們,一些自以為正確的行為和舉措。

隨著樞密院裏資格最老的兩個面孔,在軟硬兼施的幕後妥協和交換下,自願或是不自願的領了宮觀使職而告老退養;經過這幾年的努力經營和運作,他終於將老臣派的主要勢力和影響,給從掌握軍國機要的樞密院裏排除出去了。

剩下的殘余影響雖在,但純粹是為了異論相攪,而刻意保留下的制衡之道;然而這個令人振奮的結果,並不能改善多少他所遇到的局面和境況。

現在,北伐前線還是在不停的要求支援,索要人力物力財力無算;畢竟,隨著戰線的拉長,相應的補給和後勤維持,也變得越來越吃緊和困難了;

而大本營對於前沿軍隊的控制和掌握,也變得有些遲緩和滯澀起來。作為中路主帥的王端臣,關於麾下的各軍兵馬當中,自發的劫掠事件已經是頻有所耳聞了。

為此,他甚至不惜再度數度消減了,諸如淮南、淮東等其他壓力較小次要方面的資源,來優先保障這一路。

但是各種要求和請款還是如雪片般飛來,畢竟相比當初的第一次北伐的上下一心和準備充分,現今的屢遭喪亂和動蕩的國朝方面,已經沒有多少余力和渠道可以調劑了。

而且在這個季節的前沿軍中,雖說進展和表現還算不錯,但在相對幹燥酷熱的北地期間,已經出現了不少的水土不服跡象;

況且,再不能再讓孱弱不堪的北朝,將這輪戰事給拖到冬天去,不然對於這只充斥著來自嶺外地區,乃至海外駐屯兵馬的大軍來說,將會是故事重演的一場大災難了。

因此,在對海外藩加征重稅來應急而人心損益的可能性,與保住二次北伐的勝利果實之間,就只能優先取舍後者。

畢竟,國朝的根基還是在這陸之上,只要朝廷能夠取得中原定鼎的大勢,這些海外藩的怨望和不滿,也不過是時代洪流之下的些許介蘚之患而已。

而在不遠處的偏殿裏隱隱有聲音傳出,卻接到了以淮東禦史裏行秦會之的名義,送上來的彈劾大禮包後。一群人正在裏面前爭論和辯論,誰該為此負責,又該如何的處斷。

想到這裏,他不覺得有些頭痛起來,這淮東軍的那位羅藩子,還真不是可以省事省心的人物,正所謂是“錐置於囊中而其末立見”。

本以為把他放在外面臨敵而處,又刻意抑而不用之,本以為可以消減和打磨他的銳氣和疾進之心;

但是這位顯然並不是那種甘於平凡寂寂的對象,時不時的冒出各新花樣來刷一刷存在敢;結果這次一不小心還真給自己制造個大新聞出來。

他居然跑到安東去插手和參合,以安東大羅氏為首的當地諸侯紛爭,結果不但雄踞遼西的薛氏就此覆滅了,還把北朝的平盧軍給打回去了。

如果不是南海大社的東海分社上層,通過專屬的特殊渠道加急匯報過來,他一度還被蒙在鼓裏呢。

相比之下,淮東的禦史裏行把前去觀風的巡視團,給全數拿下剝奪了隨員和物件後裝船趕了回來,就實在是無足輕重了。

當然,作為上位者他也隱約知道,這其中自己那些近臣們,自有人推動和促成的結果;說不定他們還在為此歡呼雀躍,這下總算是有理由和借口,介入淮東當地的利益了。

畢竟,有這個麽一個北地橋頭堡的地理勝勢,再加上善戰著稱的禦營左軍,只要得到朝中足夠的支持和扶助,無論是虎視河南還是進去河北,都不缺乏建功立業的大號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