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憂亂(一)

而遼東半島中北部。

作為這一路偏師先手將的種師中,也騎著馬帶隊走出了莽莽叢山之間。

眼見得遠處的建安州首府,屹立在石城山大片起伏坡地上的建安城(今遼寧營口南部),已經是了然在望了。

此地又稱高麗山城。因為隨著高句麗亡國而末王泉高藏給執送長安之後,境內最後一股抵抗的殘余力量,就是盤踞在這裏一隅稱國自立的。

“真是上好的地方啊……”

不由他大聲的感嘆道。

“既有天然的山河險阻,亦有沃壤之野啊……”

光是從建安城的城制上看,就呈一個不規則圓形,中為谷地,四周因山設險築以城墻,多為石塊壘砌,部分用夯土堆築,陡峭處利用石崖作壁,周長五公裏多。設有城門三,水門一,險處有望台四。

而城中又有小山丘凸起,當地俗稱為金殿山,是為府衙官邸的所在,居高臨下而自成一體的小內城。

山城的西面就是沿海零星小丘背後的渤海萬頃之波,東面和南面則是山勢疊嶂的憧憧險峻。

而在山城之前,則是北向延伸開來的大片扇形開闊谷地,青綠斑駁的連片良田村邑,一直沿著寬廣的海岸線,延伸到天邊去。光是目測所距,怕沒有兩三百裏以上的縱深。

而四方往來的通衢大路,就在這大片谷地南端的城頭,居高臨下的威協和臨懾之中,只要稍加用心就可以輕易加以阻斷和封鎖。

因此,這裏也是封閉或是進入遼東半島,最後一道險要和關礙了。

而前朝大唐滅高句麗而取全境之後,亦在此設立了安東都護府轄下的九都督府之一,建安州都督府。以扼要之首,管領南方整個半島上的各地土藩事物。

而城頭上依舊掛著,代表安東大羅氏的青色馬頭旗,這無疑也讓人安心了不少。

因此,種師中繼續交代道。

“讓人回頭稟告寧兵使一聲……”

“本軍的糧台地已經有了……”

因為,這次負責帶領這支人馬北上援應的,則是有些名不見經傳的第五兵馬使寧志遠。

雖然相比之前的“中流、磨鐵、飛黃、挺擊”等四個帶字頭老牌主戰營出身,他帶出來的第五營資歷要短得多,還是北伐當中於宋州境內才建立起來的營伍。

但他個人的資歷來說卻是不折不扣的老軍伍,甚至還在第一兵馬使風卷旗,第二兵馬使張立錚、第四兵馬使楊再興之前,而與副統制韓良臣的從軍之年堪堪相近的。

在羅帥崛起於嶺外之前,他就是出身管桂寧氏的家將部曲,而添為東南路招討行司總管寧沖玄的騎從扈衛之長,奉命帶隊護送其夫人陳氏南下。

然後遇到了羅帥一行人,一路並肩戰鬥輾轉東南各路乃至廣府亟內。後出於某種形勢所迫和強烈要求之下,而暫時轉投羅氏麾下,參與訓練和編練部伍,自此與本軍結下深深的淵源。

後來又經過了梅山行館之戰後,奉原本的主家授命和要求,這才自此轉而宣誓效忠羅帥,而開始了在淮東軍前身和成形時期的種種經歷。

因此,他也是淮東軍中屬於老南朝序列中,為數不多的騎兵官出身之一;故而他的部下,也帶上了某種南朝騎兵的遺風和色彩;

比如以普遍善於騎乘和利用騎馬代步的機動性,而演變出種種戰術變化著稱,一度號稱是各只步隊騎行的典範和樣板。

當然了,這也折射出新軍左廂,在成軍初期的某種無奈現狀。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的南朝騎兵,對上北地的馬隊後,是沒有多少優勢的。故而更多時候都被強調和變相當做步卒,而主動下馬結陣迎敵來使用,才能發揮出自己的長處。

因此,在早期嚴重匱乏專業騎兵的情況下,他和他的部伍,常常被拿來充做斷後和護翼的機動部隊用途,或是遊擊和策應的預備隊來使用的。

雖然在戰績和名頭上,不如那幾個字頭老營那麽威名赫赫,但卻也是勞苦功高的資深之旅了。

因此,在獨設一路兵馬使之後,同樣被針對性的加強了騎乘的力量,而與其他騾馬化的主戰營相比,擁有更多更大的畜馬比例,來滿足和實現相應的戰術需要和作戰風格。

可以說,這是淮東制置使所轄六路兵馬使之中,機動性和活動範圍最好也最有優勢的一路了,因此,在這一次承當了遼東半島,又隨機北上的一系列任務。

因此,種師中若是想做出些實績和名頭來,就不得不對這位多有仰仗和配合了。

然後,他又對著隨行經歷了長途的奔波跋涉,已經是滿臉疲色的羅藩信使道。

“待到與城中交洽妥當,留下一隊策應後來……”

“其他繼續隨我北上……”

“貴使看來,可還妥當否……”

“是否需要隨隊留下休整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