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履新(三)(第2/3頁)

被翻耕和灌水過後,滿是泥漿的水田裏,已經是人影綽約的開始插秧的時節了。

剛準備從前沿輪換下來,的兩位置制副使之一,前軍統制官王貴,就因為一個突然而至的消息,在駐地被自己聯袂請命的部下給團團圍住了。

“除了供糧之外,國朝還要消減軍費?……這可是真……”

王貴只覺得腦中嗡的一聲,暗道終究還是來了,卻不知道該怎麽對他們說起來了。

“聽說正軍三序的主要編制大致不變,但是相應的糧餉,都要減等對待……”

“還有各種附從的配屬都要砍掉……”

“這是擺明了要消弱或是逐步放棄我們麽……”

那些親熟的部下們卻是顧不得他的表情和心理,一時間七嘴八舌的怨聲鼎沸起來。

按照原本的例制,三軍一守捉裏的禦營右軍十一營,比照的是拱衛諸軍的待遇;行營右護軍九營,比照的是各大行司前沿主戰部隊的待遇;前軍配下八營,比照的是配屬重鎮要沖的駐屯軍待遇。

再加上作為戰地狀態的輔助役和雜編配屬,每年大概要分別耗費五十四萬緡、四十六萬緡、四十一萬緡的維持軍費。

而作為國朝方面,雖然是從大本營的直接劃撥,而沒有地方上過手的那麽多道道,但換成了銀錢的折色和抽水之後,也只能提供大致的整數部分,其余的差額都要就食地方或是就近籌給。

而那些戰地和勤務的津貼、各種級別的補助,相應兵種、職事的撫恤和福利,以及傷殘退役的安置和後續保障措施,幾乎都是鎮撫府從另外的渠道和手段,或者幹脆就從我私家的收入中來提供的。

而這次保留編制的待遇減等,禦營右軍十一營降為招討司下的主戰部隊級別,行營右護軍和前軍,都一刀切的變成了,後方二線防戍軍的待遇和規格了。

至於後續的練兵、積稂、修器械等所出,都必須從這些配額中調劑支給,而不能向大本營額外申請編列項目了。

只有,作為置制使直屬的牙兵和虞侯,每年特撥給二十萬緡,作為日常維持之用。而這筆錢,則還要和其他幾位統制官的親衛部隊,一起分享的。

至於當地青州守捉郡的耗費,則直接被無視掉了,而不算在正出的軍費之中。

此外一起被縮減的,還有提供官僚吏薪俸的科料錢。約兩萬二千五百緡,減為一萬九千緡。不過這部分,反而是影響最小的。

因為吃俸祿最多的那批人,都還呆在江寧遙領呢。而本地負責實際事務的權代官屬,早就在鎮撫府下自有一套支出供養的渠道和體系了。

這樣計算下來,國朝在淮東方面一下子就被省下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支給費用。雖然,還有就近從夷州籌給的保證和補償,但都是以後的事情了。

因此,這個被言辭灼灼傳的有板有眼的事情,不由讓軍中許多性急或是所用頗多的人,當場就忍不住在各種場合罵娘出來了。

而那些出身北地或是東南地區,或者在南朝已經沒有跟腳的將官,更是不免生出某種動搖和慌亂的情緒來。

就算是作為來自嶺內的背景,資歷最老的那批人,也不能因此例外多少。

雖然早知道有這個風聞和可能性,但一些曾經保佑僥幸心裏的人,還是不免生出一些兔死狐悲式的失落和惆悵,乃至悲觀失望的情緒來。

然後,在置制鎮撫府的高層軍議中,流傳出來的一句話,讓這些群情洶然的異議和雜音,都暫時被壓抑了下去了。

“勿論國中如何,一切支給待遇鐵打不變……”

然後新的傳聞就變成了鎮帥大人,將自行籌資以供軍前不足的種種內容。

這個傳聞,當然是千真萬確的,只是還停留在提案的階段,而沒有馬上變成被執行的事實。

因為,通過幕後的運作和陳清,以淮東自立鎮以來“州縣久破,俸給至微,史曹注官,將同比遠”為由,已經盡力爭取到了,至少至少有三到兩年的執行緩沖期。

因此,在鎮撫府的內宅之中。

“這一次幹的不錯……”

我對著蘇成生、童昊一幹人等褒獎到。

“分內之事爾。”

“實不敢居功……”

他們應聲道。

“不,功過賞罰自當嚴明……就算是爾輩的特殊性質,也是一樣啊……”

我擺了擺手道。

“相應的獎賞,過了這陣風頭之後……就會以其他的名義和方式頒發下去……”

“現在先把相應的名單報上來再說吧……”

這一次社統、馬統兩大強力部門,加上各級士委會的配合,在軍隊中進行輿論操作的試水,還算比較成功。

不但光明正大投石問路的,試探出了軍隊中的大致心態和情緒動向,還讓那些相對不夠堅定的小群體和個人,或是三心兩意之輩,或是首鼠兩端的傾向,給有所甄別和凸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