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出援(三)

新羅藩、德津郡,章邑城裏,已經是金戈甲光的一片肅殺。

到處都是背著火銃,或是那些刀劍的軍士在巡曳著。

在忙碌了一夜之後,雖然將士們已經不免疲色,但是至少士氣還是相當振奮和亢進的。

雖然只是一段短短的換乘、登岸的過程,卻同樣蘊含著足夠的危機和兇險。

已經至少有四條大舢板,因為在海潮當中的操作失誤,或是撞上浪尖而翻沉。雖然很快就被附近的空載船只給撈起來。

最後只是失蹤了兩個,能見度較低之下被沖走的士兵,但是整條舢板十數人的裝備和軍械彈藥,卻是就此跑了湯。

這就是非常規的強渡,所造成的不確定因素和無可避免的意外。

而乘坐低矮的舢板和劃子,通過這段海面時,各種飛濺的浪花和無所不在的潮氣,很容易就將士兵們,裹在身上的毛毯、棉袍和戎衣,都變得濕漉漉起來。

再加上寒風的不停吹刮,而不停的帶走體表的溫度和水分,如果時間稍長之後寒氣深入體內,也足以引發各種症狀,而帶來一系列非戰鬥的減員和損失。

所以,必須在上岸後的第一時間,灌下事先備好的熱湯水和就近升火取暖,迅速提高體溫和烘幹衣物、清理器械,才能保證下一步的基本戰鬥力。

而拿下數裏之外章邑城所費的功夫,就只能說是波瀾不驚的一個小插曲了。

只是一次武裝偵察轉變成的臨時突擊而已,就擊垮和俘獲了那些,仍舊盤踞在城中的不明武裝力量。

只是,親眼在見到了章邑城之後,又不免刷新了我對城邑這種概念的下限。

這新羅藩裏見到第一個所謂的城,就是一個用勉強可以站人的八九尺矮墻,外加兩個木制門戶,將一大片雜亂低矮的棚戶區給圈起來,範圍比較大的土圍子而已。

比較像樣一些,也就是城中心偏北位置的,一小片鶴立雞群一般,白墻黑瓦拱檐的多層建築而已,多少還有些雕梁畫棟的漆彩痕跡,而且還被放火燒掉了大半。

好吧,也就是鬼子的天守閣和城下町,可以比擬的玩意兒。

除了少數盤踞城圍之上的流賊之外,城中的青壯年幾乎不見了,只有一堆孤魂野鬼一般,面黃肌瘦,衣不蔽體的躲在參差不齊的蓬窩裏,大氣都不敢出的老弱婦孺。

甚至在陪同前來的通譯和金氏使者的叫喊下,連個可以出面交涉的人都找不到。

不過,分藩多年的好處是,至少在這些地方,漢話至少是相通的主流,大多數標識和字樣,也與國中無異。

所以強闖了一些民家之後,隨即拉出一些人來問話之後,總算得到了我們想要的部分訊息。

比如,這章邑城的當主,屬於完氏藩的“重臣”,高林家的下轄和封邑。只是早就在城中內賊的裏應外合中,被洶湧而至的地勢給滅門了。

連帶舉城的青壯之屬,已經就地收刮的物資糧食一起都被帶走了。

又比如,事實上,我們手頭的這上百號俘虜,倒是那只被稱為孟山賊的不明武裝有所關聯。

只是屬於半路加入的外圍流匪,以及外郡被裹挾來民戶。具體戰鬥意志更是地下的令人發指,先頭的小隊突入城圍的時候,那些頭目們,都還四散在城中的民家裏。

聞警敵襲的第一反應也不是聚集起來抵抗,而是就這麽赤著膀子抱著衣物,撒腿就像最近一處的門戶奔逃而去,然後就被包抄過來的遊騎,給堵個正著做了俘虜。

因而在具體情形上也基本是知之甚少,不管怎麽翻來覆去的審問,也吐不出多少東西,反而是逼出一堆相互矛盾的傳言和想象。

比如這只自稱蒙山軍的武力有十幾萬人,領頭的是個三頭六臂身高丈八的怪物,手下一堆的鬼神之流,每天都要生吞掉幾百頭牛羊雲雲。

好吧,果然只能是自力更生了,隨後黑島仁的部下,還是在城外不遠的陶土礦坑中,找到了幾個願意配合的帶路黨,居然是同樣來自九州太宰府,並且在羅津港呆過的倭奴,卻是某種意外之喜了。

這樣有了他們作為對照,就可以少走一些彎路了。

事實上,在新羅藩的境內,也有為數不少的倭人,除了相當部分都是作為奴隸和驅口,還有相當部分則是扮演著低層監管的角色。

對於這些分藩在新羅地的國人諸侯來說,介於某種千百年沿襲下來的歷史淵源,這些渡海引入倭人無疑是鞭策和鎮壓這些新羅土戶,最好的工具和替罪羊。

放在倭國那邊,也是道理亦然的。

事實上,在大唐全面向著海外開拓的年代,來自新羅和倭國輸出的各色歸化人等,在唐人的海外拓殖地和貿易據點裏,也是某種身份和角色近似的長期競爭關系。

直到乙未之亂爆發,天下大亂征戰不休,這種對外的人口輸出,才慢慢停滯和消失,然後演變成了兩大藩之間,隔海相互襲掠的“變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