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決意(二)(第2/3頁)

這時候我才注意到,船身的搖晃似乎變得平緩了許多,透氣的琉璃罩上窗,也透進來發白的天光。

不多久艙外也有人輕輕敲擊著稟報,這一夜的風浪終於過去了,可以到甲板上稍稍透透氣了。

但待到天空全部重現清明後,船團中還是有一些船只因此進水和滲透,因此只能靠到附近的近岸島嶼邊上,尋找一處合適的臨時泊位。就地進行檢查和修繕。

所幸損毀並不嚴重,只是一些帆纜遭到了破壞,在擁有足夠備件和船匠、木工的情況下下,很快就清除了下艙的積水和甲板上的雜物,又重新升帆踏上了海程。

這時,負責搜尋和打撈昨夜風浪中,可能落水失蹤人員的大槳舢板也回來了,不過他們找回來的落水者,卻是比預期之中,多了好幾個。

……

更北的塞外,作為黃河下遊流入草原的,較大支流之一的渾河流域,此刻正是滿地秋色繽紛的景象。

只是,原本牛羊如雲駿馬奔騰的草原牧歌景象,卻被大軍行進的森然肅殺,所全盤取代了。滾滾而動的甲兵,像是汙濁的鐵流一般,湧過平整細密的草原,而留下滿地踐踏的狼藉與紛亂。

北國屈指可數的重臣,新任的七邊宣撫使宿元景,也隨著馳走如潮湧的大隊人馬,前呼後擁的行進在滿地青黃泛白的草浪之中。

流水一般的消息,不斷通過從草浪中踏出一條條褶痕,飛馳而來的各方信使和代表,匯聚到他的身邊。

“靖邊軍和宣藩的殘余,已在永安山盡數覆滅了……”

“殺四千而俘獲三千有余,亡北者不可勝計……”

“渾河下川的舜鄉堡已經被攻破拿下……”

“其中,自宣鎮總兵官王鬥子女以下,數十家分藩佐領,及其家眷千余口盡數成擒……”

“自此整個宣府路,乃至金山道東各藩,不復再有抵抗和妨礙了……”

“就算王鬥那廝,從南外拼了老命趕回來,也已經來不及了……”

一名親隨,有些阿諛逢迎的道。

“所獲人口,一應依照舊例發往關內為奴……”

頭發半白卻依舊身手利索,策馬徐從的宣撫使宿元景,毫不動容的道。

“直到這口外霜降之前……”

“所過之地,盡數捕賣關內一個不留……”

“彼等做得越是得力,日後我輩就越的安生了……”

作為北國碩果僅存的三代元老。

宿元景祖上乃是位於安西的北唐小朝廷,伴隨承光帝東進繼立大寶的少數元從舊部。因此以家世淵源承襲至今,而世代身居高位。

哪怕如今皇室暗弱而權柄旁落,但是宿元景依舊是北朝不可或缺的砥柱之一,而為兩代攝政所倚重。而始終超然於皇道派與統制派的爭端之上。

因為,相對於那些世代領兵的鎮帥節度們,他雖然屢次身領一方節鎮,卻常年活躍在北朝對外交涉往來的領域內,深為那些親附北朝的延邊羈縻、藩屬之軍,所一致信服的少數傑出人物。

因此,在他就任北院宣徽使以來,北國一半以上的外加成果,幾乎都是出自他之手的推動與成行的。

而在當任南院對內鎮撫的職司上。經由他手招撫和收降,而得以報效家國別有前程,或是不復為亂的各路劇盜巨寇、流匪亂軍,亦是不可勝數。

之前原本駐留安東、平盧大軍內戍前的,大規模戰略欺騙與談和的要挾交涉,還有後來的,以赦免過往和別賜出身為誘惑,招募地方土團鄉勇義軍,乃至流賊匪寇之屬,就地投軍報國,抗擊南蠻大舉侵攻的行舉,就是出自他的建議和具體策劃。

因為,身為重臣的他,並沒有多少身居高位的親信部曲,然而又在延邊軍馬中深孚眾望。

這樣就意味著他身在朝中,卻沒有多少能威脅到現政權架構的實力和可能性。而後者則代表了他長期扮演了朝廷與地方、邊疆勢力之間,黏合劑和協調人之類不可或缺的角色。

因此,更容易得到兩代權臣的放心使用和信重,而超然置身於各種朝爭變亂之外。就算是那場差點掀翻了,張氏一族在都城中根基的洛都之變,也無法波及到他。

雖然其中,不乏有人喊出了“奉宿令公命討國賊”的口號,但是無論是親手掀起大清洗的大攝,還是直接站在前台高舉屠刀殺得人頭滾滾的靈寶公,都對此失聲而毫不做理會。

而在塞外諸侯大舉破關之後,他也是被病體亢沉的攝政臨危受命,派往北地收拾殘局的唯一人選。

作為只身輕騎赴任的封疆大吏,他終於還是不負所托,通過暗地裏的連橫合眾和分化瓦解,緩解了平盧道首當其沖的巨大危機。

關於禍水外引的成功外交手段,就是通過退讓出本來就因為無法守住的安東行營各州,而讓虎視眈眈的安東諸侯,放棄了去啃平盧道的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