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歸還(四)

入夜的羅氏大宅,涼風習習的內室,我正在桌案上奮筆疾書著。

早前剛吃過了各種熱熱鬧鬧,又是歡喜異常的家常接風晚宴之後,我也難得思緒如湧泉的,突然有些想法和靈機。

因為是突然被安排回家探親的,所以在具體的資料準備上有些不足,只能靠沿途的口述和回憶來補充了。

主要是給我的合作夥伴兼帶革命伴侶,帶回來一些對北方戰局的評估和在軍事上的感想。

如今在北地攪成一團的三股勢力之中,那些塞外諸侯旗下的胡馬兒,無疑是最富侵略與進攻精神的群體了,他們個體戰鬥意志很高,往往也無謂犧牲,但紀律和組織力是個大問題。

也就是夾雜在期間的少量直屬藩軍,無論裝備訓練還是紀律陣容,稍稍會像樣一些,但是數量有限,並且分散在各人的旗下,難以形成有效的合力。

因此,正常情況下要擊敗他們比較容易,但是徹底殲滅就有些困難了。

因此,我軍在西線的策略,大都是采取定期的彈性進攻,襲奪牛羊或是拔除摧毀要點,來打破打亂他們階段性積累起來的戰鬥準備工作,以換取一定時間內的偃旗息鼓。

乃至迫使其不得不進入,本軍所擅長和優勢的正面野戰或是設壘對陣中。作為遊牧機動性的代價,就是後勤補給方面的脆弱性。作為對陣的人馬可以跑,但是隨行附近的牛羊群落,卻是跑不掉的。

而他們進據中原後,擁有了各自的地盤和勢力範圍,也等於將自己的實力,變相捆綁在了這些據點上,又給我們更多的戰術選擇。

只要時間稍微拖得長一些,就很容易陷入不戰自亂中,然後被正好以暇的本陣,給乘勢殺敗或是一鼓作氣逐滅出去……

因此,在我們這邊戰陣堅壘面前受挫的多了,這些塞外勢力就自然而然的選擇知難而退,然後往往會轉過頭去嘗試著,從北軍陣營那裏找回來損失來。

這樣一舉數得的減輕了我們的戰線對峙的壓力。

而作為北朝陣營的勢力,他們在中原之地,無疑擁有更多地利人和的主場優勢。但是無論是因為內部的原因,還是體制的缺陷,這些優勢顯然沒有辦法完全發揮出來。

南朝的北伐雖然已經失利了,但是被打到洛都皇城大內的北朝,顯然也不見得好過,各種意義上的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烈代價。

體現在軍事上,就是損失了絕大多數有經驗的士兵和將官,而在那些重新編組恢復起來的那些軍號中,就顯得有些戰鬥力虛浮,精氣神也差了我們之前交手過的,那些為了保衛家園而浴血酣戰,雖死傷枕籍而尤呼殺敵的老式北軍,老大一截。

因此,在對方主動發起的攻勢和戰鬥中,常常被我軍單獨一路的合成部隊,以不占優勢的兵力,也能在平地之上缺少遮護的野戰中,較為從容的打出較大的交換比來。

因為,他們的攻守進退次序,明擺因為缺乏足夠數量,有經驗的老軍悍卒來並做支撐,而顯得呆板教條而甚至有些僵化,甚至有些調遣運作不暢。

而令許多士卒,白白的犧牲在這些戰術的亢余和空耗上。

在戰場中,完整的組織和訓練有素的隊列,會成為士兵信念和意志的支撐,當敵人蜂擁而至,集團發起沖鋒的時候,能夠讓士兵依舊聽從命令留在戰場,不僅是手中的武器,更重要的身邊同樣袍服的同伴,再視線內相互鼓舞的力量。

而本軍所使用的成排戰列線,密集使用的火器和大炮,就是打散這種基礎和信念的敲門磚。

好吧,雖然火器在整個時代的許多軍隊裏,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配屬,但是他們在戰場上還是扮演遠距離壓制和短暫防禦的輔助角色,單獨大規模集中使用火器部隊或者其他軍種組合的概念,並沒有出現。

另一方面,因為戰亂造成的技術流失和斷代之類的原因,這個時代火器制造的工役,可以說是參差不齊,而且缺乏批量生產的規模效應,甚至連口徑彈藥之類的裝備制式,都沒有統一標準或是粗略的規範,或許這就是我的機會了。

當然,他們也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就是相對充沛的人力和物質資源。

特別是在北朝得到了梁軍大幅敗退之後,所放棄遺留的器械物資之後,據說又多少恢復了,來自黃河以北各道的重新輸血,很容易就規復建立起一系列的新軍號來。

因此,在巨野澤到邙煬山一線的對陣中,當本軍任何一路戰線,在局部防守反擊的戰役中,輕易的擊敗一個北朝軍序之後,總能發現更多的北朝軍序跟進過來,而在附近形成新的潛在威脅和壓力。

雖然大多是“友軍有難而不動如山”,或是“搖旗呐喊式的虛張聲勢”,或是差遣騎兵玩戰場邊緣轉上一圈,“稍作牽制而聞聲急退”的權且應付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