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根本(七)

青州,益都外城。

新成立未久的官屬聯學,是直接在當地第一豪門,駱氏園林的原址上,重新圈並數條街坊擴建而成的。

因此建築布局上也盡量利用亭台樓榭的現成之物,而多少沿襲了舊有的風格,只是去除了那些帶有豪富人家,靡靡之風的布設,而在保留的回廊樓台之間,用各種寫著勸進、勵志之言的楹聯和標語,將整個環境給烘托出來。

只是今日庭院改做的校場之中,往常郎朗昂揚的操習聲,已經消失不見了。

而在前庭最大的建築,由正廳改成的大講堂中也早已是座無虛席。

無數目光都匯聚在高高前台的我身上,並隨著我的話語和腔調,發出某種抑揚頓挫而此起彼伏的嗡鳴聲來。

今天,是亢務纏身的我,給官屬聯學的數百名師生,第一次公開授講的日子,這也算是我在軍中好為人師的某個傳統的沿襲。

主要是本軍戰略部署的現狀與未來前景的展望。其中夾雜一些對天下局勢的分析和推斷,也就是所謂大局觀的眼界角度,以及宏觀層面的事物剖析。

當然,我所講的這些內容,都不過是某種試金石,並不奢求所有人都能夠領會和共鳴,處於時代環境和出身背景的局限性,有些東西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來說還是過於超前了,而最多只能有所不明覺厲的唬人效果。

但是,只要把可能帶來思想觸動和啟發,乃至變化和革新的種子播撒下去,最後能夠百裏挑一的,出現那麽幾個符合我要求的人選,那就足以了。畢竟這只是第一期而已。

因此,其中既有近代軍國主義《戰爭論》的經典節要,也有馬列主義關於“軍事是政治的延伸”“戰爭與和平的辯證關系”“武力是和平的伴生保證”等等大而泛之的內容。

而作為範例和論證的,則都是信手掂來歷朝歷代的各種軍史段子,其中甚至不乏一些網絡流傳和再創造之物,不過在這個時代,又有多少人能夠去質證和考據呢。

特別是在我火速崛起,又赫赫戰功的光環與威信之下。

如今,我的職銜全稱是“橫海將軍上護軍禦營右統制淮東路置制使兼六州鎮撫使知兩淮討擊軍事開國彭縣子食邑八百戶食實封二百戶”。

當然,除了禦營統制官、淮東置制使,六州鎮撫使之外,其他諸多頭銜雖然大半是虛領遙受的,但是相應的俸祿物料卻是一點兒都不能少的。

因此,合計起來每月的薪俸總計有一千六百緡,又三百五十石祿米,外加相應的青鹽六十石、豬、羊等活牲的例行供給數十口,此外,除了每月有400貫的料錢外,每年春冬兩季還發放,各種衣料冰炭的實物補貼。

不過這相對於我家的各種出入進項來說,也不過時勉強一個零頭而已。

其中禦營右統制,乃是我的本官職要,而不是之前的禦營右軍統制,在新設的禦營諸軍中的指揮資序,具體排名第三。

而要知道現任的禦營都統制,其實是有由後方大本營的某位樞密副使兼任的,最多管理一些日常事務而已。而另一位禦營左統制人選,則尚未定下來而暫時空懸。因此從理論上說,我已經擁有禦營諸軍,在北地的天然最高指揮資序。

至於所謂的淮東置制使,是為總管領相應戰區內一切兵馬戎務征調攻伐,的某種非常設的率臣差遣之職;

而知兩淮討擊軍事,則是對於上述置制使的職分下,基本作戰範圍和權限的追加界定,大抵相當於僅次於總管路和行軍道都督的次級軍區;

只有最後這個六州鎮撫使,才是真正負責治軍練兵守土安民,而常設的守臣職責,也是經營這一大片地盤的核心身份。

因此,比較正規的叫法,稱呼我為“羅鎮”或者“羅撫軍”……

獨設的鎮撫使管一地“凡兵甲財賦民俗之事”。是以手下屬僚的位置也是頗多的,有判官、支使、推官、從事、參軍等名目。

可以建立一套相對小而全的軍事、行政二元體系,來構成和培養基本的文武班底。

正好用來安置那些追隨我一路過來的,第五平、杜士儀、蘇長生等那些幕屬、佐僚、以及虞侯、參軍、參事各班近員。

就算是職責和事務基本不變,但至少給個正式領公俸的級別和待遇是不成問題的。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他們也將是構成我治下,各級官僚體系的最初班底和基本盤。

然後再加上鎮撫府下的官屬聯校裏,最終進修和培養出來的第一批師生,將逐步將我目前有些寒酸而簡陋的行政體系給充實起來。

目前的指名和推薦進修,只是在物資條件和現實環境,都無法滿足需要的情況下,某種為了應急的權宜之計。

按照日後的規劃,我希望的是能夠建立起比較初級的,軍隊內部選拔與地方上考試的二元晉升制度,同時在良性的框架內,鼓勵相互競爭和刺激,來提高行政效率和人事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