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天下雄關(上)

武牢關本名虎牢關,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關城依雄踞,勢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亦是史上無數朝代更叠和變幻,所決定勝負的要點之一。

從從春秋魯隱公五年擊敗燕師於此;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六國駐兵虎牢關和秦國對抗;楚漢爭霸時,劉邦、項羽在此爭城奪關;到漢末的十八家諸侯討董卓的關鍵戰場,三國演藝中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的發生地;

乃至隋末唐初,尚是秦王的唐太宗在此親率玄甲鐵騎,大破王世充、竇建德聯軍的決勝之地。可謂是天下風雲變幻而諸多膾炙人口的滄桑之故。

只是到了前朝開國,為了避李唐皇家追溯三代的先人李虎之諱,而特地改名虎牢關。乙未之亂中,虎牢亦是洛都得以保全一隅,抗拒關東諸鎮軍馬輪替進襲的重要屏障和依據。

而今的虎牢關,在國朝此番大興北伐之前,卻是有上百年未聞有兵戈了,不辭不免有些荒廢失修,又重新加急修繕改建過。

八水環繞的河洛平原,在東部被綿連的山丘所環抱著,只余一條沿著汜水沿岸,奔流而出狹長的谷道,卻在東向黃淮大平原的尾端,被一道厚寬數丈的高聳關墻給攔腰閘斷。

這就是天下雄踞——虎牢關的所在。

關前的喇叭山口和扇形原野中,已經具列成千上萬披甲之士,各色飛黃旗、青遊旗、辟邪旗、馬蹄旗下,服色統一或是斑駁的軍陣,代表著各種所屬軍序。他們所呼出的煙氣如雲,久久的籠罩在上空不散,在陰郁的天色下,仿若陰雲催壓一般,令人窒息而憾然。

而殘缺斑駁的關城前,被屍骸累累所填滿的十數道城壕,還恍若是昨日之事。就像是一座疲倦而貪婪的巨獸,不知道還要吞噬掉多少披甲奮戰之士的血肉和雄魂。

只是,隨著通通緊急的鼓聲和螺號,大片大片的人馬動了起來,無數閃耀的甲光,就像是滾動的水銀大潮,緩緩而堅決的漫過原野,而關城上除了遍布飄搖的旗幟外,依舊是沒有任何動靜和反應。

直到逼的極近,才仿若一下子活了過來,各種滾石檑木,磚瓦火團,如雨點一般的擊墜而下,淹沒了登城的先頭序列。

這時,我軍陣中的野戰長炮,也開始進行校準性質的試射準備了,在郭藥師的指揮下,二十余架炮車依次排開,從輪輻和尾架,被堆埋的土石固定住。豎起防護的釘板大排,分置好藥車和彈台。

然後,檢查內膛和照門,依次從旋出的後膛,填入定量計稱的藥餅若幹和鑄鐵球彈,旋栓閉實,插入藥線和發火管,轉動架上的軸盤,微微調整方向和射界,然後拴緊鎖實、拉下引繩。

只覺得稍稍的延遲,劇烈的震動與反座之後,通通的噴射轟鳴聲中,拖出細細白煙軌跡的灼熱彈丸,沿著肉眼難以捕捉的淡淡弧線,斜落在關城的墻面上,砰砰震響著打出蛛網密布的若幹淺坑來。

這個結果,讓人看的不由感嘆起來。

果然是雄關名城,和那些臨時改建起來的軍寨城壘,就是沒法相提並論的。據說這些雄關名城,在建築和修繕的過程中,都是不惜代價加入,大量的米汁和動物血,作為增加粘合度的成分和配方。

據說在前朝的梁公手上,還發明了加固城防和直道所用的灰漿,因此,哪怕歷經百年歲月,依舊彌久而堅。就算是火炮,也僅能橋下一些墻皮而已。

不過,這個結果,似乎已經足以鼓勵振奮那些友軍了,他們愈加熱切的吼叫和歡呼著,向著城上攀附蔓爬而去,就像是黏附在糕餅之上的密密麻麻的蟻團。

炮組們正在重新調整射界,友軍陣營中就地組裝和展開的重型器械,也逐一開始發威了,只聽得沉悶的機括和嗡鳴聲,傳統的石炮和車弩,將眾多石彈和弩槍遠遠的拋射而出,稀裏嘩啦的大多打在了城墻下部,濺起大片的塵土和少許崩碎。

顯然,無論準頭還是散布,卻是比起炮擊的效果,又弱上幾分,若不是直接命中的話,估計殺傷也是相當有限的。

但頭幾波,同樣是用來標定射界和射程的,直到確定了大多數彈著點,在關城上下之後,才換成了南朝特有的大型火油彈和中空的碎陶彈。

每擊中一枚,就有一大蓬烈火在城墻上升騰起來,燒的那些躲閃不及的倒黴鬼,慘叫哀呼著就像是一只只人形火炬,失足從城上奔投而下,或是被同伴刺殺砍倒,帶著余燼推下城去,那場面猶是慘烈。

而碎陶彈顧名思義,就是用撞擊崩碎四濺的碎片,來制造殺傷的效果。不過,若是打在建築物上,就效果不彰了。這些特殊彈藥的存在,也是南朝雖然擁有大多數火器的傳承,卻始終無法用火炮,取代其他大型攻城器械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