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接敵(一)

老子打了勝仗,敲了一大筆回來,還沒好好風光擺顯一下,後方的重要據點就被人給抄了。

我真心是一肚子疑問,或者說很想罵聲直娘賊什麽的。

好歹是兩個滿編的主力營,外加劉延慶部撤下來的數千人,出外野戰什麽的不好說,憑借留下的物資和裝備,固城自守應該綽綽有余了吧。

這麽會打到丟掉據點和輜重,輕裝跑了出來。

但是按照崔邦弼和楊再興的說辭,正所謂禍起蕭墻,堡壘都是在內部被攻破的雲雲,這次也不相遠去。

由於,他們重點防患的是來自曹州方面的追擊部隊,但沒想到,這一次的敵人,卻是從東面和南面兩路殺過來的。

雖然南面一路偏師,被留守巨野縣輔軍大隊擋住,並且據城成功擊退之,殺獲各千。

但因為東面的布防,相對薄弱一些,像宿城、平陸數縣,都只有一些負責維持當地的戒哨部隊,因此,這些據點很快都紛紛丟掉,一下子就被打到了鄆城城下。

又擔心鄆州當地的散兵和夫役中,因為北軍卷土重來,而出現了不穩的跡象,因此專門派人監控之,但沒想到問題出在了劉延慶那邊。

“都是某家的錯……”

滿眼血絲的劉延慶,甕聲接口道。

因為,在收攏陸續逃回來的後鋒部的過程中,不免夾雜在其中的北軍奸細。

因為他的部隊是在淮北當地補充過的,因此不乏淮上口音,混跡其中一時有些不查,結果激戰到緊要關頭,在城中放火作亂,讓北軍在城墻的水門方向,乘機摸開了一個缺口。

然後這個缺口最終變成了,守城防線逐步潰決的導火索,待到北軍連開兩門,局勢就不可挽回了。

新軍左廂的火器部隊再怎麽牛逼,卻也沒法在數倍圍攻的近身巷戰中,反敗為勝,只能節節抵抗,且戰且走的棄城突圍出來。

然後,這些敗退出來的人馬,沿著大野澤的西岸,一路南下,試圖匯合巨野縣的部隊,再作打算,卻與出現在巨野縣的另一路北軍,迎頭撞上再次打了一戰。

兩營為首的將士長期未得休息,已經身心俱疲,還是沒法站穩腳跟,不得不且戰且退的折退南下,向徐州方向靠攏。

事後清點人數發現,楊再興第四營因為是冷兵為主的傳統部隊轉化過來的,更擅近戰纏鬥一些,因此,這次走出來七成,沿途收攏一下居然還有八成人手;崔邦弼的第三營就差了許多,能夠繼續保持的建制,最後收攏起來,就只有五成多一點了。

而協同的三只輔軍大隊,也就成建制的跑出來一只,而那些戰鬥力和組織度,更差一點的散兵團真的就成了“散兵”,被沖散分割在城中或死或降,只有七八個殘缺補全的小團,自發跟著著輔軍大隊從另一個城門突出來,然後路上又跑散和掉隊了一些。

而這些跑出來有沒有掉隊的散兵,居然倒有大半都是本地招募的鄆州人。

不過稍稍詢問了理由之後,也就釋然了,他們只是害怕北軍卷土重來的清算和追究,才不得不跟著跑出來的。

畢竟,這些人之前還是地方團練的時候,就參與了驅逐了河東軍的內訌,又投靠了新軍左廂打了好幾戰,不知道沾了多少北軍的血,算是再無回頭路了。

因此,與我本部匯合的這些人馬,除了隨身的火器裝具之外,其他都輜重,都不得不放火燒掉或是毀棄了。

“來的正好……”

我對著他們,斬釘截鐵的道。

“怎麽退下來,就怎麽在打過去好了……”

……

巨野縣,戰鬥過後的痕跡還未消失,成群結隊的北軍士兵,正在廢墟上仔細的打掃戰場,同時搜尋著什麽。

“這便是那些偽朝新軍,所用的火器麽……”

威遠軍統制,懷化置制李處溫,仔細端詳著一只戰場遺落的長銃。因為敗走南軍的刻意破壞,具體落到他們手中還能保存完好的火銃委實不多。

他也自有鄭重其事的理由,因為南渡數萬大軍,就有近半人馬便是敗亡在使用這種武器的軍隊手中。

無論是對於渡河的河北行台軍序,或是北國朝廷來說,損失這三只堪稱長鎮邊要的主力軍序,後果和影響遠比想象的更大。

一方面,因為他們是在堂堂正戰中被擊敗乃至殲滅的,而不是處於敵人的奇謀詭計,或是在埋伏和突襲當中,被優勢甚大的敵人所擊破的。這也多少打破了南朝軍馬,普遍孱弱不耐溺戰的一貫宣傳和印象。

另一方面,在爭端不停的北地,各種損兵折將並不算意外,甚至是一種較常便飯,從某種程度上說,底層的兵員乃是最不值錢的事物了。

反正滿地都是吃不飽,活不下去的人,每年饑而無食起來作亂,又被鎮壓和收編的不知凡幾,已然成了一種定期的常態。只消能打戰,從賊到兵,再從兵散為賊,也不是什麽稀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