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人市

初步解決了人力匱乏的問題之後,我心情放松下來可以好好修息幾天,不過似乎是老天看不得我安閑。

一個突發的狀況,需要我前往廣府十幾個海市之一的下尾市,因為那裏有廣府最大的人口交易集散地。

作為自漢以來開海溝通中外的第一口埠,廣州自古沿襲下來的最大的特色之一,無疑是各種各樣名目繁多,分類齊全的市子和藩坊了。

演變至今,已經行程廣府東、西、南三大市,以及十數個附屬的海市,連帶數十不同時節和季候的早晚市、小市、野市、私市的基本格局。

由於百余年前,梁氏開朝定鼎廣府,重新規劃都城營造中,刻意仿造兩京格局的緣故,因此廣府五城,都各自劃定了不同的區域和職能。

比如位於中心位置的番禹老城或者說中城,乃是皇城大內及百官行署、諸司府衙、官宅公第,國館諸院等聚集區。

而上城則是幕府居所,宗室宅邸,各種豪門權貴配下,園林館墅,及其為配套附屬服務各色官辦行當雲集的,所謂上等城區,除了那些日常所需,官營為主的專門服務行業,沒有足夠的身份地位和權勢,就算你再有錢也是沒法在獲得一隅之地。

因此多數人,只能退而求其次的,在海藩宗貴及富商巨賈、豪門大族聚集的右城落戶,因此右城也稱之為貴城。

這裏也是那些雖然進不了統治上層的核心圈子,也缺少足夠歷史底蘊,卻又擁有相應地位的新貴之族,安家置業的首選之地。

然後再在這些城區郊外,附屬衍生出來,所謂的十二大區的衛星子城,各有專長和特色。

三大市,就是這種廣府歷史變遷下來最古老的留存之一。

像東市主要經營來自嶺內大陸本土的傳統物產,西市經營的是小昆侖洋(“印度洋”)以外,西海諸國的舶來物,而南市誕生的最晚,主營的是,來自南海諸州列島,海藩嶺內的特色土產。

相對於號稱最親民,貴庶良賤混雜的下城,左城卻是廣府五城中,商業最發達的城區,其前身就是古廣州府城郭之外的郊市區。

包括西市和南市在內的大半多市子,以及金錢財貨薈萃的寶泉老街,與商貿海市相關的部門,都被囊括在其中。

其中也包括了諸市之外,形成廣府當地獨特特色的人市,沒錯,就是人市,自從梁氏定封南海,就開始繁盛無比的人市交易,也是南海都督府最大產業和收益來源之一。

在大唐最鼎盛之期。

向北遠至安東,乃至極北的凍土荒原,或是滿海浮冰的彼岸之地,向西遠至天竺、波斯、大食故地,乃至南部善洲的昆侖奴諸國,向南遠至大小澳諸海洲,向東遠至新洲之地,都是嶺外,乃至整個南朝販奴的來源之一。

而在南朝與梁氏大夏交惡疏離之前,每年隨著兩大國宗往來的賀使,動輒成千上萬作為隨禮的,來自西牛賀州的大秦及泰西、西蠻列國的各色異種藩奴,亦是本地的一道重要風景。

曾經何時,海外輸入的大量廉價的藩奴,成為支撐其大唐數次中興的燃料和動力,也成為晚年百姓失業失地,的罪魁禍首。

同時也是這些藩奴,唐人在披荊斬棘的最困難的初始階段,支撐起來了諸多海外藩,特有的經濟體系。

現在雖然已經不復舊觀了,但是每年輸入國朝,當作大量高風險高強度的勞作和苦役消耗品的藩奴,依舊是一個尤為可觀的數目,更別說各家海藩開拓經營的需要。

其中這些人市又分裏市和外市,主要是按照海藩的社會等級來劃分,一等為國人,也就是本土或是海外出生的唐人後裔,第二等為歸化人,主要是來藩屬諸國的各族移民,早年最常見的就是來自新羅、倭國的百姓。

第三等則是土戶,也就是馴熟的土著戶口,他們也是歸化人的補充來源,處於最底層的第四等,無疑就是各家買來或是自己捕獲的藩奴。

其實還有一個隱性的階層——化外人,也就是文明開化之外的野人,也是藩奴的來源之一。

像裏市經營的主要是國人和歸化人的身契,更多是一個個半中介性質的人牙行,經手各種從長期雇工、到佃客部曲,乃至賣斷身後、三代的奴婢仆役業務,雖然是奴婢之屬,但是擁有一定的人身權利,主家也不得無故傷害,並且要為此承擔幹系。

而專營土人和藩奴的外市,業務範圍和來源則要廣泛的多,經營對象的社會地位,也就是“律比畜產”而已,也就是說,把他們弄死弄殘,也不過是比照損壞了自家的牲口或是物品一般的處置而已。

不過作為中國傳統封建社會的一大特色,除非到了王朝末年,否則哪怕身處社會最底層,也並非沒有改變命運,擡高身份的機會,雖然概率比較小,但是總歸是有所上升流動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