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誰接替呂不韋做丞相?(第2/6頁)

楚悍有母弟猶,猶有庶兄負芻及昌平君。

這條材料中的悍,是熊悍的名字。猶,是熊猶的名字,他是熊悍的同母弟。負芻與昌平君,都是熊猶的庶兄。這條史料非常寶貴,是我們現在所知的有關昌平君的父親兄弟等家世情況的唯一材料。根據這條材料,再結合《史記·楚世家》的記載,我們將考烈王前後的王位繼承關系列表如下:

上表中,頃襄王熊橫是考烈王熊元的父親。熊悍、熊猶、負芻和昌平君是熊元的兒子。其中,熊悍和熊猶,是王後李園妹所生,分別做了第四十二代和第四十三代楚王。第四十四代楚王負芻的母親是誰,不清楚。他在熊猶即位兩個月後,發動政變,殺死熊猶,奪取政權,做了四年楚王。

至於昌平君,他的母親是誰,也不清楚。更奇怪的是,考烈王二十五年(也就是秦王政九年),當他的父親去世,他的嫡兄弟熊悍即位,春申君被李園兄妹殺害,楚國政局發生大變動的時候,他不在楚國,而是在秦國的政權中樞,為秦王嬴政的親政而浴血奮戰,成為擁戴嬴政的第一功臣。這不能不說是很異常的事情。異常的事情,一定有非同尋常的理由。那麽,這個非同尋常的理由是什麽呢?為了解答這個疑問,我們不得不追究到他的出生,一直要追究到他的父親考烈王熊元的年輕時代。

公元前272年,也就是昌平君平定嫪毐之亂的三十四年前,這一年,以秦國的歷法紀年,是秦昭王三十五年,以楚國的歷法紀年,是楚頃襄王二十七年,秦國與楚國和好,身為楚國王太子的熊元到秦國做人質。熊元入秦,一住就是十年。按照戰國時代質子在外國的一般做法,他們往往在當地娶妻生子,這種情況,類似於秦始皇的父親子異在趙國做人質時娶趙姬生嬴政。而昌平君,很可能還有昌文君,或許就是熊元在秦國娶秦妻所生的兒子。

熊元在秦國做人質時,控制秦國政權的是楚國王族出身的宣太後及其楚系外戚集團。秦昭王是宣太後的長子,他有一半楚系的血統,他的正妻也是從楚國迎娶的。以兩國間關系而論,當時,楚國是秦國最重要的盟國,又是宣太後的母國,熊元是楚國的王太子,他在秦國娶妻,是有關秦楚兩國關系的大事,妻家不但應當同他的地位相當,也應當同秦國王室關系密切。從歷史上的情況來看,秦昭王當時大約五十四歲,多子女,熊元在鹹陽娶秦昭王之女為妻最符合各方面的利益,也合於古代王室間通婚的禮儀秩序。在沒有更為有力的說法的情況下,我們不妨根據這個推測,由母系入手,將昌平君與秦國王室、與秦始皇的關系做一個梳理,結果如下:

由上表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大體的關系,昌平君可能是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的外孫,秦始皇的祖父安國君(孝文王)的外甥,秦始皇的父親莊襄王子異的表兄弟,秦始皇的表叔。如果是這樣的話,昌平君是橫跨秦楚兩國王室間的人物。以楚國的王系而論,他是楚國的王子,有王位繼承權;以秦國的後宮關系而論,他屬於宣太後以來一直掌控秦國政權的楚系外戚集團,也是天生的權貴。正是這種特殊的身份,決定了他既有資格在楚國的政權中樞活動,也有資格在秦國的政權中樞活動。至於他為什麽沒有隨同父親回到楚國,而是留在秦國,後來長期在秦國政權的中樞活動,成為秦國政壇上非同尋常的政要,這是又有別的原因,又有別的故事了。

3. 被拋棄的母子

公元前263年,也就是秦昭王四十四年,楚頃襄王三十六年,熊元的父親,第四十代楚王頃襄王熊橫年老病重,可能不起。已經在鹹陽做了十年人質的王太子熊元得到消息,急於馬上回到楚國,看望父親,處理可能出現不測的後事。然而,他的嶽父秦昭王卻不願意馬上放他回去。理由嘛,簡單明了。秦昭王想借勢撈一把,以放熊元回國為條件,要挾楚國,獲得實際利益。

熊元到秦國做人質,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以王太子傅的身份一直伴隨著他,成為他最信賴的親信,這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春申君黃歇。熊元與春申君徹夜商量對策,務求早早歸國。當時,秦國的丞相是應侯範雎,深得秦昭王的信任,不但與春申君關系良好,也與熊元關系親密。於是春申君找到範雎,直接商談讓熊元歸國的事情。

談話中,春申君說:“請問相國是否真的善待我家太子?”範雎回答:“當然如此。”春申君接著說道:“如今楚王恐怕一病不起,秦國不如送太子回國。太子回國後如果被立為王,一定會厚重地善事秦國,也一定會無量地感德相國,如此一來,秦國可以說是得到友好之國楚國的親近,相國則可以說是在楚國儲存了萬乘之邦的力量。如果不放太子回去,太子留在秦國,終究不過是鹹陽城內一布衣而已。太子不得歸,楚國不得不另立太子,心生怨恨必然不會善事秦國。如此一來,不但秦國會失去與友好之國的親近,相國也將斷絕與萬乘之邦的協和,這不是賢明的做法,希望相國深思熟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