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分工(第2/3頁)

而對於這些法國士兵們除了營房的夥食以外,要想吃點東西,只有到這裏的中國飯館來,而中國餐館裏提供的飯菜在法國士兵的眼中,無疑是從未曾品償過的美食,既然只是一碗很簡單的牛肉面,在他們的眼中也是難得的美食,而那些來自中國的商人們看準了這點,更是推出一些法國人從未品嘗過的東方食物,中國美食,迅速的征服了這些法國人,在很多法國軍官的眼中,中國的美食甚至遠遠超過法國大餐。

當然,開飯館的不過只是一些小商販,就在緬甸、海峽殖民地一樣,湧入這些地區的更多的是來自東南亞的華僑商販。在法國人占領了特裏凡得瑯之後,城市中的英國人商人大都逃往內陸地區,以躲避法國人,港口的倉庫也大都毀於炮擊,也正因如此,在城市中的印度人的生活必需品極端短缺,隨著城市的安定,買東西的人漸漸增多,一開始的時候,他們大都是使用印度盧比銀幣來購買物資,但是很快,就出現一些印度人拿出紙幣要求買東西。但是面對這些盧比紙幣,中國商人們自然拒絕賣給這些印度人東西,畢竟大家都知道,隨著英國在印度的統治的沒落,這些紙幣很有可能變成廢紙。

當這些商人們擺擺著手在那裏說著“出去!出去!”,然後便把把那些印度本地人趕出去的時候,而在街道上很多中國商店的附近,都可以看到成群買不到東西的本地人,他們困惑地在街道上徘徊。他們身穿印度式的服裝,呆呆地望著那些在街道上的法國士兵。

在這裏,顯然沒有任何人會同情或憐憫他們,這就是身為被殖民者的悲慘境遇,也正是看到他們的時候,那些經商的華僑才會感嘆著國家的強大於個人之間的好處。

而國家的強大為華僑帶來的回報是豐厚的,就像一些華僑在這裏開設罐頭廠一樣,他們從中國運來設備,然後在這裏建立工廠生產供應軍隊的罐頭,至於制作肉罐頭的原料,正是街頭上的那些被印度人視為神物的牛。

盡管印度人不吃牛,但是中國人卻沒有這樣的忌諱,這些廉價的印度牛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最好的罐頭原料,無論是俄羅斯軍隊亦或是法國軍隊,都需要大量的牛肉罐頭,需要中國商人為他們提供原料。

而對此,那些印度人卻只能逆來順受的忍受著這一切,畢竟,身為弱者的他們,根本不會有任何人在意他們的利益,不過很快,印度人就發現了一個屬於他們的市場。

對於那些法國士兵們來說,他們則對一些本地的頗有特色的東西很感興趣,除了那些精美的印度手工藝品總會吸引法國士兵的注意之外,還有一些法國士兵會對那些印刷的頗為精美的盧比紙幣產生興趣,它既可留作紀念又可當作禮物送人——更重要的這些東西是廉價的,而且可以隨著普通的信件一同寄給身在法國的家人。

如果有那個士兵產生興趣了,然後向某一個印度人誰提出來“用一法郎去五盧比紙幣可以嗎?”,立即會有人連忙點頭說好,然後立即就把盧比紙幣遞過去,也許在這個時候,他們最後悔的就是當初為什麽非要這些盧布紙幣。

隨後那些印度人會用這一法郎去買些搪瓷盤子。一個法郎能夠買十個盤子。當然,他並不是為自己用,而是拿著這些盤子回到印度人居住的區域。在那裏他們又以會以50派薩“印度輔幣”一個盤子的價錢出售,然後拿著鎳幣派薩向中國的臨時錢莊去換取法郎或者盧比銀幣,不過當然不是100派薩換一盧比,而且需要超過平時兩倍以上的價格,這樣的話能賺到不少錢。

而在有錢也買不到什麽東西印度人生活的區域裏,一切東西都可以用來做買賣。而且價錢很貴,在那裏,有的手裏甚至僅僅只拿著一個玻璃杯,甚至都可以用來交易,甚至可以被瘋搶,原因非常簡單,法國人對城市的炮擊,使得很多人失去了他們的家,失去了很多生活用品,而市場物資的不足,尤其是流通硬幣的不足,更是進一步推高了物價。

不過對於一些開商店的華僑商人們來說,他們真正的目的並不在商店,他們的眼睛盯著的是孟加拉銀行發行的盧比紙幣,對於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適應了紙幣交易的印度人來說,他們的口袋裏從不缺少那些紙幣,在英印軍隊處於全面崩潰的時候,普通的中國商人和法國軍人大都認為那些盧比紙幣如同廢紙一般,於是便出了一些華僑商人們便壓價收購。把十盧比的印度紙幣壓到二盧比銀幣或三盧比銀幣然收集一定數量之後,他們會再把那些紙幣運往加爾各達。在加爾各達,也就是英印當局的首府,一盧比紙幣仍可兌換一盧比的銀幣,而那些重量為三錢二分的銀幣每225個,就可以換取一元國幣。這是一種赤裸裸的貨幣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