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幹杯!

印度有幾個?

當然只有一個,對於很多人來說,在他們的眼裏當然只有一個印度,就是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印度,對於世界而言,只有一個印度,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但是實際上呢?

在英國人統治之下,事實上有兩個印度,一個是以首都加爾各達為中心由印度的各個省組成的印度,至於另一個則是由五百六十五個土邦組成的印度。

在英國征服這個國家的時候,印度的各個土邦持以各種態度,反對者早已經失去了繼承權,而支持者則熱情歡迎英國人到來,或者在戰場上驍勇善戰,忠心耿耿,後來獲準保留他們昔日的王位,但必須以承認英國君主國為前提,各土邦君主和大英帝國之間分別簽訂條約,上交自己的軍隊以及外交,作為交換條件,英國保證各王公享有內部事務自治的權利。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土邦王公可以在土邦內享有絕對的權力,實際上,如果他們沒有繼承人的話,那麽在他們死後土邦就會被英國奪走。不過即便如此,對於這些土邦王公來說,相比於五年前,現在的日子仍然好過了許多,當年的大起義盡管失敗了,許多反抗者失去了土邦,但是作為起義的回報,被取消的土邦主的年金得到了恢復,土邦的稅收重新還予土邦主。

五年前的起義之中,或許這些土邦主表現各異,唯恐起義不成,危及現有利益。最終許多人接受維多利亞女王的宣言而放下了武器,與英國簽署條約,交出了軍隊以及外交等權力。

“要像尊重我們自己一樣尊重王公們的權利、尊嚴和榮譽。我們將堅持尊重和維護世襲土地所有權利的堅定意志。”

在維多利亞女王的宣言中,印度土邦仍被承認為獨立的主權國家,並將其看成是英國政府的盟邦,而不是臣屬。前任印度總督達爾豪西的“無嗣失權”政策被廢除,只要印度王公保證對英國忠誠,英國允許他們在沒有自然繼承人時收養繼承者,從而保證土邦統治的延續。

或許從五年前開始,新成立的英印當局在印度千方百計的拉攏著、庇護那些土邦主,試圖讓土邦從此成為“不列顛印度統治權的基本支柱”,令其死心塌地效忠於英國。

而且英國的這種統治方式,也得到了王公們忠誠的回報,至少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王公們是死心塌地效忠於英國的,而這種效忠是往往還可以打一些問號。

畢竟那些曾參與起義的土邦主來說,曾經參與起義的經歷,卻使得他們一直擔心著英國有一天會清算這一切,盡管英國人現在沒有這麽做,但同英國人打了幾百年交道他們,總覺得那是因為英印當局還沒有從起義中緩過勁來,將來英國人一定會算舊賬!

對此,沒有任何人懷疑!

在幾乎所有人看來,那些王公們,必定會得到懲罰,也許今天,也許明天,誰知道呢?

所以對於那些歷史不幹凈的王公們來說,他們所需要的就是盡情的享受,也許就在未來的某一天,他們就會失去一切,這誰都沒有辦法保證,畢竟眼鏡蛇的諾言,沒有人會把它當成真。

也正是因為這種憂慮,在俄國人進軍印度的時候,大多數土邦主都在觀望著,而當俄國占領了德裏,並針對土邦發表宣言,表示尊重“王公們的權利、尊嚴和榮譽。”當然,還有他們的傳統,並願意與王公簽署新的條約,賦予王公們更多的權力,並保證他們的利益不侵犯的時候。

在對付“土王”的手段上,俄羅斯人並不比英國人遜色,甚至他們比英國人更勝一籌,畢竟多年來他們一直都同那些人打著交道,對於俄羅斯帝國來說,最終那些土王只有兩條路可走,一個是融入俄羅斯帝國,一個就是變成死人!

當然對此,印度的王公們根本無從知曉!面對俄羅斯的慷慨,那些一直以來心滿懷憂慮的王公幾乎是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俄國人,畢竟相比於英國人,現在俄國的諾言似乎更可信一些,更何況,現在英國人是失利的那一方。

數十個北方的王公背棄了與英國的條約,投靠了俄國人之後,他們的投靠是有回報的——他們的權力不得到了維護,甚至他們還得到了新的冊封——俄羅斯帝國貴族的冊封,他們無一例外的獲得了俄羅斯帝國的爵位,甚至有人成為了公爵。

這些新貴們無疑都被俄羅斯帝國的慷慨給驚呆了,和英國人打了幾百年交道之後,他們自然非常清楚,他們獲得的是什麽,這意味著俄羅斯帝國承認他們是俄羅斯帝國的一員,而不像是英國人那樣,對他們高高在上的,所謂的承認他們獨立,不過只是一個說詞罷了!

俄羅斯帝國是慷慨的,至少現在,俄羅斯給予這些土邦王公的遠遠超過英國人,不僅僅只是在榮譽或者地位上,在其它的方主面面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