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駐屯

讓那些西洋人見鬼去吧!

從開宏元年直到現在,於中國人來說,每一個人都在這麽說的話。讓那些洋鬼子見鬼去吧!

在很大程度上,這就是一種民心,這就是一種民意。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對那些西洋人在華的一種直接的回應!

而對於身為皇帝的朱宜鋒而言,早就已經厭倦了西洋人的那種虛與委蛇的交往。當然,現在他之所以可以說出這麽一句,讓西洋人見鬼去吧!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於實力!

國家實力的上升,使得他可以說出這麽一句話。

可以毫無顧忌地向西洋人發起挑戰。

短短的三年,改變了很多,三年前中國的鋼鐵產量只有不到二十萬噸,而現在隨著遷安鋼鐵公司以及南京中央鋼鐵公司等多家鋼鐵公司的建立,中國的鋼鐵產量在開宏三年突破了200萬噸的大關,相比於同期英國盡管仍有差距,但是鋼產量卻是英國的兩倍以上。

廉價的鋼鐵使得中國可以建造鋼甲艦,而更重要的是通過對鹽稅以及田賦的整理,中國的稅收在開宏三年突破了4.5億元,接近1億英鎊的財政收入,使得中國可以將財政收入的30%,也就是1.5億元,用於陸海軍的建設,海軍之所以在開宏二年提出歷時五年的建造10艘戰鬥艦、10艘裝甲巡洋艦以及多達125艘輔助性艦只的龐大的擴充計劃,其原因正是在於充沛的財政支持。

也正因如此,相比於三年之前的沉默,現在朱宜鋒願意用一種積極的進取性的心態,去迎接來自西洋人的挑戰。

在國與國交往之中,實力是決定國家能否迎接挑戰的根本。而殖民地的悍衛需要軍人,需要數以萬計的軍人去悍衛!

八月二十,早晨七點,駐紮於淮陰的第六師,接到到了調動令,限令在十日內完成整裝,調往非洲。

作為第六師的排長,李存新若無其事地出發了。盡管家中的老父尚在病中。他一面祈禱年老的父親能身體健康,一面與父親告別。九月初一,母親和弟弟來與他告別,他們在淮陰的一間旅館樓上相見。母親很冷靜,弟弟也顯得非常冷靜。

面對即將遠調至非洲的長子,母親說。

“新兒,這是一次出征,你身受朝廷提點之恩,是報效朝廷、報效陛下的機會。你高高興興地去吧!如果不幸死在那裏的話,是李家的榮耀!因為我有三個兒子,我們家沒有那麽多土地,你去了非洲,不但可以獲得土地,還能夠讓李家的血脈在那裏延續,這是朝廷對李家的恩典。”

接著,她送給我一把刻有文字的匕首。

“成功成仁!”

這是軍校畢業後,皇帝陛下賜劍上的刻字。而現在,母親卻送給他這麽一柄匕首,無疑是在告訴他,應該怎麽做。

母親的話和匕首上的字,讓李存新終於再也沒有了任何顧忌,遠赴非洲,對於軍人而言,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將遠離本土數萬裏,甚至意味著九死一生,畢竟那裏有很多特有的疾病。

“到時候,大弟還要靠你,有了你在那裏,將來大弟可以在那裏獲得更多的土地……”

面對母親的叮囑,在這一瞬間,李存新甚至在心中堅定地發誓——如果有必要的話,他將會欣然赴死!不僅僅只是為了國家,同樣也是為了自己,為了李家的將來,只有如此,李家才能夠擺脫貧困,成為富人!李家的命運將會因為自己而得到改變!

最後,母子三人在一起照了一張照片——花費了李存新兩塊錢,這是他們母子第一張,也很有可能是最後一張合影!

但是在九月初一,部隊開拔的時候,曾經大義淩然讓他報效陛下的母親卻是哭了,作為母親她自然希望自己的兒子在身邊,而不是前往萬裏之外的非洲,從此之後,母子兩人甚至再也不能見到了,即便是相見,也不過只是從照片上看到一眼兒子。

“娘,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孩兒不孝,從此之後不能再盡孝於膝下,您老保重身體!”

在最後給母親叩了三個頭之後,已經淚流滿面的李存新只覺得的毫無留戀與遺憾了。

“我的兒,我的兒……”

將兒子抱在懷中,原本看似堅強的母親同樣也是一副淚流滿面的模樣,但凡還有一點希望,她不可能願意看到兒子遠赴萬裏之外,可是她沒有選擇,因為他的兒子是軍人!

“最忠勇的士兵,不是上等兵,不是一等兵,只是指作為帝國的軍人在赴死之時毫不猶豫地勇敢戰死的士兵!”

在軍中接受的第一次教育時的話語,再一次在李存新的腦海中浮想著,他希望自己成為這種忠誠勇敢的士兵。

傍晚七點,第六師的一萬兩千多名官兵們從營地出發了。

和任何一次開拔一樣,隊伍是在充滿愛國熱忱的民眾的呼應中出發的,前來送行的不僅有官兵的眷屬還有很多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