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中華非華(第2/3頁)

這個發現自然是讓那些一直將皇明視為正統的朝鮮人無不是唏噓不已。而他們得出這個結論的緣由則是出於對“正統論”的論述以及對朱熹的思想的依從。

在從李氏王朝受封於明朝,引入程朱理學的朝鮮已經將程朱理學揮到“極至”,盡管中華朝的皇帝是皇明之後,但是在目睹了現在中華朝推崇“儒學正源”的舉動,自然視其為“逆”,固執的認為身為皇明之後創建的中華朝並不是正統。

當然其心中的抵觸絕不能與當年的滿清相比,事實上,即便是對於滿清,他們的態度也在過去的兩百年間發生變化。朝鮮出使中國的記錄由明代多以“朝天”冠名到清代多以“燕行”冠名,但於最近二十年間朝鮮內部亦開始有官員將滿清稱為“天”、“華”的名稱。

就在他們慢慢的接受滿清的時候,突如其來的中華朝,固然讓那些主張尊周大義和北伐論的朝鮮士人為之鼓舞。就像金平默、柳重教等人,無不是曾對中華朝給予了無數的期望,但是當他們來到中華朝,來到南京之後,所看到的一切,卻讓他們無不是心灰意冷。

盡管他們所主張的“尊周大義”在中華朝得到認可,但是程朱理學卻為中華朝盡棄,現在的中華朝講究的是“復儒”,所謂的“復儒”,就是恢復儒家本源,至於程朱理學等理學之書則是“曲解聖人之言的歪門邪道”,如些“大義之爭”,又讓他們豈能接受。

一旁的樸翻譯跟著附和道。

“是啊中原自三代以來居天下之正者皇明也;合天下之統者亦皇明也。而今的中華朝雖是明皇之後,卻盡棄皇明之道,實在是可恨之至極,今中華朝之上,文未曾入舉,且又曾操以商事低賤之業,如今非但不知正統,盡棄理學之道,高皇帝在天之靈,若見今上如此這般,又豈會瞑目。”

這位樸通譯的話一出口在場的眾人立刻就變了臉色。雖說他說的是朝鮮語,但這畢竟是在中華朝,在理藩院。更何況是如此明目張膽地垢弊中華之君。

若是傳出去的話,那可不僅僅只是他一個要掉腦袋!

到時候沒準大家都會掉腦袋!

於是一幹人等立刻便向他使了個眼色,然後又緊張的向外張望了一下,其實在理藩院的這座西式宮殿之中,他們說話根本不會傳到外面,但是心虛的他們,仍然顯得有極為緊張。真到打開門,見門外沒人這才長長地松了口氣,然後他們又特意將門窗關了個嚴嚴實實。

見眾人如此緊張,樸通譯倒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卻見他擺了擺手嚷嚷道。

“大家不要太過緊張。這些話語漢人自己不是那報紙上談論過嗎?他們能說,我們怎麽不能說?再說,皇上可是向天下言誓——不以言治罪!”

這倒是實話,開宏帝登基之後,所頒布的第一個聖旨,可謂是恒古未有之事。

“今上登基之時的所頒布的五條誓文,諸位難道忘了嗎?廣興會議,萬機決於公論;上下一心,大展經綸,不以言入罪;天下萬民一體,各遂其志,務使人心不倦;破歷來之陋習,基天地之公道;求知識於世界,大振中華之皇基!”

盡管對於中華朝行以“復儒”之舉,頗有怨言,但是作為士子,卻不得不承認一點,這五條誓文開古之未有之先河,甚至被許多好事者稱為“復周禮之聖舉”,不過對於中華朝文人所謂的“復周禮”,他們卻不認同,因為他們不是“復禮”,而是要“復儒”,更準確的來說,是按中華朝的需要,對“儒家”進行重新解釋。

“五條誓所對者,皆是漢人,我等雖為華人,卻非漢人。吾等身為藩屬小邦的使節怎能說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樸通譯以後你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詞!”

金平默眉頭一皺,厲聲警告道。即便是在他心目中未將中華朝視為皇明的延續,但是無論如何,畢竟也是中華的正統,盡管“華夷變態”之下,漢人已經變了很多,就像今上曾操以賤業一般。

盡管嘴上教訓著團員,但是卻又聽到金平默不無感慨地說道。

“朱子有言正統者一是尊中華、攘夷狄、復仇雪恥,二是法《春秋》、立綱常。中華朝畢竟滅了滿清之韃虜,光復中華,這尊中華、攘夷狄、復仇雪恥算是做到了。但說到法《春秋》、立綱常!卻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了。而今的中華朝雖說名為‘中華’,卻已然將中華的綱常丟失殆盡了啊。”

金平默的感嘆更多的是針對中華朝的制度,還有其“復儒”,而並不是開宏帝本人,畢竟無論如何,開宏帝為皇明之後,單憑這一點,其就可為皇明正統,但是其卻不能全部繼承皇明正統,就讓人無法接受了。

“金大人所言極是!三綱五常、天理人倫之大體於此有缺,則是國之不可,為國人不得為人。要我說他們連第一條‘尊中華、攘夷狄’都沒做到。現今中國士林盡棄儒學,言必稱‘新儒’,以投上之所好,且對所謂的新學趨之若鶩,士林之無骨可見一般。有道是‘華夷有別’堂堂的天朝上國怎麽能學以西洋‘夷狄’之學。不想上國也會落此下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