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平衡

幾乎是在石達開離開南京的第一時間,第二偵緝處這個名義上與憲兵司令部偵緝處功能相近,實際上卻是督府所依賴的情報機構。立即動用了一切人員加強對南京等太平軍的工作——早在幾個月前,作為偵緝處處長的張森就已經接到命令——對南京以及其它太平軍控制地區加強滲透,掌握其動向。

為了便於勾通,張森甚至還與海軍合作建設了一條江下電報線,並在當塗、蕪湖以及安慶等地設立秘密的電報站,以便迅速將情報發回武昌。

“在石達開出走之後,其即據守安慶,潛於金柱關等處粘貼告示,解散金陵舊黨,稱願從軍者即赴安慶,不願者給川資剃發回籍,示尾署太平安國丁巳元年字樣,其為另樹一幟,已無疑義。”

作為一名普通的參謀張煜不時的將視線投向那副大型沙盤,此時在那副沙盤邊站著十幾人,而眾人的核心就是主公,最靠近他的除了萊納斯上校之外,就是阿道爾上校、福蘭克少校,他們兩位和萊納斯上校一樣來自普魯士,是義軍參謀部的參謀。他們和萊納斯一樣,都已經歸化中國。

“其出走時,盡管只帶走五千本殿精銳,但在過去兩個月間,前往安慶投奔其的精銳不下數萬人,再則皖中一帶本就是石達開所部,預計一旦石達開決定前上河南,其勢必將帶走不下三十萬發匪……”

盡管並不是軍人,但是張森卻出現在參謀部的作戰地圖室,這是因為他掌握著大多數情報。

“……洪秀全雖說多次召石達開返回,但其在石達開拒絕後,皆向城內宣稱,並非其逼迫石達開出走,分裂之責,在石達開而不在洪秀全……偽朝百官紛紛上了奏章,請求洪秀全罷去安、福二偽王,迎請石達開回朝執政。洪秀全無奈,只得認了輸,下旨罷黜二人,革去王爵,改封偽天安、天福,又聽從蒙得恩的建議,鑄了一塊‘義王’金牌,連同洪秀全征召石達開回朝執政的詔旨和百官懇請石達開回朝的稟帖,差宣詔官帶往安慶去見石達開。誰知幾天之後,仍然把那塊‘義王’金牌帶了回來,說是石達開宣稱,皖北清軍蠢蠢欲動,須在安慶坐鎮,不能回朝。”

盯視著沙盤上的皖北,朱宜鋒還真不相信皖北的清軍會蠢蠢欲動。

“皖中本來就是石達開的地盤,其在那裏有不下二十萬軍隊,再則其已經多次對外宣稱,其之所以出走南京,只為遠征報國,待異日功成歸林,以表愚忠耳……”

遠征報國!

盯視著沙盤,朱宜鋒的雙眼眯成一條細縫,這不過只是一個玩笑。實際上就在幾天前,其已經派遣心腹黃玉昆來到武昌,與自己談成了協議。

“當然,眾所周知,石達開即將離開安徽,北伐河南,根據我們同其達成的協議,待其北伐後,我軍將從東進安徽,以為天國之屏……”

在聽到“為天國之屏”時,眾人無不是臉上帶著譏笑,在他們看來這根本就是一個笑話。石達開讓出皖北,這意味著義軍可以不廢一槍一彈,就可奪下大半個安徽,而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為義軍進攻南京鋪平了道路,盡管在皖南還有二十幾萬太平軍,但是那些部隊根本不值一提。認為重要的事,石達開北代將有利於義軍對江南諸省的光復。

沒有人知道為了促成石達開的北伐,朱宜鋒付出了多麽大的“代價”——五萬支“石井式”前裝線膛槍,164門鋼質12磅拿破侖炮、80門80公厘前線線膛炮,多達三萬桶火藥,可以說代價是極大的。

當然回報也是豐厚的——除了136萬余兩白銀、4.75萬兩黃金之外,其將會把包括省城安慶在內江北太平軍控制區交給義軍,當然這需要義軍自己去“拿”。至少在表面上石達開沒有將安徽的地盤交給義軍,是義軍在其北伐後“趁機”奪取的“地盤”。

總之一句話,石達開依然是太平天國的忠臣。至於義軍不過只是“亂臣賊子”罷了。可朱宜鋒不乎,因為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天國的“臣”,而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毫無疑問,隨著石達開的北伐,我軍在兵力上與太平軍將第一次實現對等,太平軍對我軍的兵力優勢將不復存在……”

一直以來,受限於經濟以及其它等諸方面的原因,義軍的兵力一直遠遜於太平軍,盡管有著絕對的火力以及訓練優勢,但是至少在紙面上,太平軍保持著絕對的兵力優勢,而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義軍的戰場並不僅僅只是南京。

在進攻南京的同時,安徽、江蘇、福建都將在這次義軍東征的目標範圍之內,如果不是考慮到戰線過長,甚至連陜西、四川也會成為進攻的目標,至於貴州、雲南以及廣西大西南地區,按照計劃是北伐結束後,借助政治進攻輔以軍事加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