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見證

崇明島!

作為長江口最大的島嶼,在過去的三年間,這座島嶼一直為義軍所控制。在過去的三年半間,這崇明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兩年前一座大型石船塢在此建成,與此同時,來自荷蘭的冶港工程師指導著數千工兵,在這裏建成了一座新港,曾經小小的港口為石砌的新港所取代。

修船廠、港口的先後築成,使得崇明島從一個江心島,變成了義軍長江艦隊最重要的基地。從武昌駛出的軍艦滿載著軍官和水兵,抵達崇明,在這裏駛向大海,於海上進行航海訓練,最終,他們將會加入位於廣州灣的南洋艦隊或者廂館的北洋艦隊,成為真正的海軍軍官。

從內河到大海,這是義軍海軍養成的一個典型過程,直到去年,隨著黃埔海軍軍官學校一百六十名海軍軍官的畢業,才改變了這一局面,可即便如何,80%的水兵,仍然需要著從河到海的過渡。

一步一個腳印,或許可以用這樣的話語來形容海軍。

盡管在表面上三年來,義軍的海上力量並有太大的擴張,更多的是以加強訓練,提升戰力為主,尤其是購自英國的四艘軍艦交付後,加之俘獲美軍遠東艦隊的三艘軍艦先後修復,交付海軍。

對於擁有16艘適合遠洋航行的軍艦的義軍艦隊來說,其艦隊似乎足夠了,尤其是其還擁有多達四艘其它國家海軍未曾裝備的鐵甲艦,盡管這四艘鐵甲艦都是內河炮艦,但其相比於木殼軍艦,仍然有著極大的優勢。

但實際上,海軍一直沒有停止其擴張的腳步,在過去的三年間,在加強海軍訓練的同時,更多的是從事硬件上的建設,比如黃埔造船廠的擴建,廣州灣海軍基地的建設以及崇明船廠和港口的建設,當然更重要的是海軍官兵的培育與訓練。

海軍從來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間便能建成的。

“嘟……”

在汽笛聲中,一艘軍艦緩緩駛入了崇明港,這是一艘不到千噸的風帆蒸汽船,隱約得可以看出這是一艘木殼船。

這是一艘剛剛結束遠航返回港內的軍艦。

“怎麽這麽多船?”

“楚揚號”訓練艦還未進港,立於艦艉的,便看到港內的棧橋邊泊著一艘艘軍艦。

“粵豐、粵威、粵揚、粵裕……”

看著港中的軍艦,驚訝的發現,整個南海艦隊似乎都過來了!

“粵字級”與商船改造的“楚字級”和“湘字級”不同,7艘“粵字級”皆為軍艦,三艘繳獲自美國海軍,四艘購自英國。

“整個南海艦隊都過來了?”

“該不會出什麽事兒了吧?”

對於軍艦上的百余名剛剛結束為期九個月遠洋訓練的“楚揚號”上的官兵們來說,在過去的九個月中,他們一直在北太平洋進行遠洋訓練,在北太平洋與滔天的風浪抗衡著。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需要向俄國人展示中國海上力量的存在——去年,隨著克裏米亞戰爭的結束,俄國人再一次將視線轉往東方。在過去的兩年間,義軍艦隊清除了其在遠東的全部的沿岸要塞。

但是,這並未能阻擋俄國人再次投向東方的腳步。實際上,現在遠東的問題是克裏米亞戰爭的殘留的問題,在停戰談判中,法國並沒有堅持他們最初的要求——就遠東問題進行談判。換句話來說,督府被英法兩國在談判桌上出賣了。他們並沒有對督府對堪察加等地的占領表示支持。

也正因如此,海軍才會成立北洋分艦隊常駐於廂館以及北海(彼得巴甫洛夫斯克),以作為實力威懾,盡管現在在克裏米亞戰爭中遭受重創的俄國並沒有力量向遠東派出他們的軍隊。可誰都知道,戰爭的陰影會一直籠罩著那裏,所以海軍才會以北太平洋海區作為主要的訓練海區,以應對未來的戰爭。

“那是……”

突然,李雲迪注意到在“粵豐”號的一旁停泊著一艘顯得有些小巧的軍艦,只不過它的外形與其它的軍艦有著明顯的區別。它的艦腫部突起一個占整船三分之二的平台,兩個桅杆間有一個煙囪。

這艘軍艦的模樣看起來有些怪異,因為它沒有船頭的縱帆。

“新采購的軍艦?”

疑惑中“楚豐號”慢慢的進了港,進港後李雲迪所有的疑惑都得到了回答,南洋艦隊之所以全數北調,是為了躲避當時爆發的鼠疫。

“你們走到時候,粵湘兩省的鼠疫剛剛爆發,咱們這邊根本就不知道。鼠疫幾乎傳染了整個廣東,為了避免鼠疫對海軍造成傷害,兵部就命令艦隊北調到崇明,正好那個時候,北洋分艦隊剛成立,崇明這邊就只有兩艘適合航海的軍艦,考慮到這裏的環境,也需要加強防禦……”

迎接下屬回家的,對說道,現在的他已經晉升為長江艦隊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