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國之基石

靖州是湖南西部最為偏遠的直隸州,州城不大,當然也談不上繁華,修於明代的城墻宛如一條上下起伏曲折蜿蜒的黃色巨龍緊緊匍伏在渠江畔,雖然說渠江可通木船,可因渠江不通他地,只是靖州通往外界的一條河流罷了。

雖說靖州地處偏遠,且山上苗民眾多,可這裏的人們卻極為看重文教,數百年前,宋朝工部侍郎魏了翁被貶謫居靖州後,其將榮辱置之度外,在靖城純福坡建鶴山書院講學。雖然七年後,魏了翁還朝被命為禮部尚書,但他卻在靖州這一偏遠的漢苗混居之地,留下了讀書的種子。

鶴山書院座落山頂,四進院落,逐級升高,飛檐翹角,古樸典雅,是靖州一大古跡,書院下有寬闊石階數十級。數百年間不知多少靖州士子與此讀書考取功名,不過從去年起,這有著數百年歷史的書院便不再得到官府給予的錢糧,原本應給予書院的錢糧,都被官府給了城內剛剛創辦數月的“啟智小學”。對此書院的先生與士子們自然是頗有怨言,但是卻無力改變這一事實。

小學對於靖州城內的百姓而言無疑是新鮮的,而更為新鮮的事在這裏讀書,不需要交束脩,小學的老師皆是由省府延聘,每月拿著官府發給十元薪俸,這可是過去的七品官還要多出來的厚祿。單就是這份厚祿不知讓多少靖州本地的讀書人眼紅,自然的也眼紅著的王天明以及其它的連秀才都不是的童生出身的“小學教員”。

也正是因為知道很多人眼紅自己,作為王天明和學校的其它十一名教員才會兢兢業業教授學問的不敢有絲毫懈怠,在過去的幾個月裏,他們用於省城拿回的教學掛圖教授學生們識字、通過掛圖了解中國的山河地理。因為書本較貴,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夠承受,所以學校裏的教學都是用教學掛圖,無論貧富學生,都沒有課本。學生們不僅沒有課本,甚至就連課堂上寫字,也是用毛筆沾水寫於桌上小石板上,與小石板上練習。至於紙張因為需要購買,在課堂上並不使用,其目的是為了減少窮人家的開支。

置身於課堂上看著面前端坐著的學生,這些學生的座位都是根據考試的成績排列的,他們的年齡各異,男生居左,女生居右,他們都是於去年七月被入學。

去年為了讓學區內的7歲至14歲的孩童上學,兼任啟智小學校長的知州陳大人,甚至親自一家家一戶戶的遊說,無論其家中貧富,最後皆為陳大人真誠所感,大都將子女,至少將一個子女送入學校,大家不敢不給陳大人這個面子。

而今天是期末考試,學生們將在今天交出他們於學校學習四個月之後的答卷。這份答卷同樣也在考驗著作為教員的他。王天明看著學生提問道。

“何謂學?”

教室內立即有學生舉手,他指著其中的一個學生。

“李賜!”

“學,識也,好學近乎知,學,效也。近而愈明者學也。學者,學其所不能學也。”

在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後,王天明點點頭。

“很好!”

隨後他,便將正確的答案寫在黑板上。

“一起念!”

“學,識也,好學近乎知,學,效也。近而愈明者學也。學者,學其所不能學也。”

在學生們反復誦讀兩遍之後,王天明然後看著學生們說道。

“學,識也,學,效也,學者,學其所不能學也!今日之考試所考校的既是你們四月所學之知識,希望大家,都能夠正常發揮。切記,不可緊張,好啦,希望大家都能考取好成績!”

在學生們考試的時候,在他們四周八名家長們代表都端坐於一旁旁觀,考官的,還有來自州府的兩名官員監督,他們都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樣。所以才去這種公開的方式,是為了保證考試公平公正,盡管這只是一次初級小學一年的期末考試。但州府還是派出了多名官員來此監督。

考試的內容分為國學、算術等筆記考試,在學生們領取了用於考試的紙張之後,王天明便於黑板上將試題寫出,並向學生們講解著考試的內容。

領取試卷的學生們,在聽到考試試題之後,立即拿起毛筆在試卷著書寫著,在學生們書寫著試卷的時候,一旁的家長神情顯得有些緊張,他們實際上是擔心著另一間教室內的自家的孩子。憂心著他們的考試成績,至於州府派來的官員,則於一旁履行著監督之責。

在考試進行之中,身為靖州知州的陳天龍則在教室外來回巡禮著,穿著便服的他看起來和普通的教員沒有任何區別,實際上他也是這所學校的教員之一,他同樣也是這裏的校長。之所以由地方官兼任小學校長,這是府中的要求,不僅僅只是通過這種方式表明府中對於小學的重視,同樣也是為了避免地方的抵觸,有地方官做陣於校中,地方上傳統讀書人至少不敢詆毀小學,千年來對於官員的敬畏早就滲透到他們的骨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