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鋼鐵時代

正月將出,沉寂了一月的大冶鐵廠工地,再一次熱鬧了起來。在過去的一年之中,大冶江畔一直是一片熱鬧非常的工地。

盡管已經過去了一年,但是仍然有上千名工匠,在工地上忙碌著,安裝那座中國,甚至是整個亞洲第一座現代化高爐,盡管其日產量不過僅僅只有三十五噸,但卻意味著西方現代煉鐵技術向東方的轉移,意味著現代冶金技術傳入中國。

置身於這片工地之中,朱宜鋒看著那一座座廠房,盡管其中半數廠房仍未建好,而且工廠的主體——高爐以及其附屬設備同樣也沒有完成安裝,但是你卻已經初顯了現代工業氣息。

或許在規模上,他無法同30年後的張之洞所建的漢陽鐵廠相比,但是朱宜鋒相信它的未來發展前景,將遠不是漢陽鐵廠所能相比。這座鐵廠將是中國未來的鋼鐵工業之母。鐵廠的規模不大,但未來將會培養出一代中國本土的冶金專家以及技術,這才是最重要的,同樣也是大冶鐵廠未來十幾年的使命。

“主公,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最遲,今年臘月,鐵廠就能出鐵了!”

作為工部主事的習之墨在過去的一年零三個月之中,絕大多數時間都在鐵廠,可以說這座鐵廠凝聚著他太多的心血。他既要主持鐵廠的建設,同樣還要過問胡家灣煤礦以及鐵礦的興建事宜。

實際上鐵廠早已經出鐵了,甚至早在去年就已經出鐵,不過那是他在借鑒歐洲舊式石砌的五座煉鐵高爐設計的四座高爐,雖說是這種焦炭高爐是四十年前的技術,但是相比於傳統的堅爐仍然有著很多優點,現在鐵廠每天可以出鐵二十噸,大都用於制造炮彈、農具等,當然也用於鑄造火炮,每月售予太平軍的上百門火炮,就是於大治鐵廠鑄造,盡管這些鑄鐵12磅炮的性能一般,但卻極受太平軍歡迎。

習之墨口中的出鐵,指的是那座35噸高爐出鐵,甚至不是指那幾座煉熟鐵的攪鐵爐出鐵,在春節前,兩座攪鐵爐已經投入使用,雖說產量不高,但是卻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熟鐵的進口,代替了部分進口,這也是建立鐵廠的根本原因。

“不要急於出鐵!”

對於這個“喜訊”,朱宜鋒則搖搖頭說道。

“現在我們當務之急並不是立即出鐵,而是要掌握怎麽樣修建煉鐵高爐,掌握它的原理,最終我們還要自己設計煉鐵高爐,畢竟我們是一個大國,不可能永遠進口煉鐵高爐。”

這才是建立大治鐵廠的根本原因,並不僅僅只是為了鐵,而是為了掌握現代冶金技術。

“今年的外派留洋學生中,有35人學冶金,占派遣學生總數的10%,在未來的十至十五年內,我們的任務是學習,學習西洋的冶金技術,一面興建鐵廠,一面不斷的派遣留學生,待留學生回國後,他們可以在這裏實習,並且最終取代那些外國技術員的位置,等到將來我們能夠自己獨立設計煉鐵廠的時候,那時候我們才真正建立了鋼鐵工業,現在,不過只是學生的實習課罷了,這個時候切勿貪圖速度……”

一邊說一邊朝著車間走去,這是與其它的車間不同,這是煉鋼車間,更準確的來說它是一個試驗車間,而今天朱宜鋒之所以來這裏,就是因為這座1.5噸的空氣轉爐,將在這裏投入使用。

原本,應該明年,也就是1856年英國人貝斯麥才會發明了底吹酸性轉爐煉鋼法,而出於對鋼鐵的需求,朱宜鋒才會親自“設計”了這座轉爐,“發明”了轉爐煉鋼法,不過與貝斯麥發明的底吹酸性轉爐煉鋼法不同,這是底吹堿性轉爐煉鋼法。

貝塞麥發明的轉爐是酸性轉爐,在酸性轉爐環境中,磷很難被氧化除掉。所以,貝塞麥轉爐只適用於低磷低硫鐵礦石,而這正是大冶鐵礦所欠缺的,但是堿性轉爐煉鋼卻可以使用高磷高硫鐵礦石,而其原理非常簡單,采用白雲石高溫燒成的熟料,混合焦油做成堿性的耐火磚爐襯,冶煉過程中吹入空氣並加入生石灰。這樣便使整個反應在堿性高溫條件下進行,被氧化的磷與石灰結合起來,殘留於渣內而不返回鋼內,脫磷問題因此得以解決。

看著眼前這個高達五公尺多高的梨形可動式轉爐,看著爐身上密布的一個個鉚釘,朱宜鋒知道,這是兵工廠用了近四個月的時間才制成的轉爐,看著巨大無比,可實際上,它的容量不過僅僅只有1.5噸,這一容量甚至低於最初預期的2噸。

“漢督,它真的不需焦炭,就能煉出鋼?”

在爐口打開,鐵制的行車吊著鐵爐將1.5噸沸騰的鐵水倒入轉爐中的時候,習之墨有些不太確信的問道。

別說他懷疑,任何一個人都會懷疑,這怎麽可能呢?不用焦炭就可以煉鋼?只需要吹入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