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何懼之有

“這些事是翻不起花的!”

放下手中的宋史,朱宜鋒看著面前的張森,用極為平靜的語氣說道。

表面上,朱宜鋒看似如皇帝一般,將權力下放至參軍府,大小事宜皆出參軍府。但實際上他卻一直掌握著參軍府的一舉一動,除了官方的正規渠道之外,府內特科也會將其它渠道獲得情報匯總遞交到朱宜鋒的面前。

或許,張森主持的督府特別科瞧著於府中不怎麽起眼,但在另一方面,卻是這個時代少有的情報組織,其不僅於各地諜報工作,同樣也肩負著督府內部監視反諜工作。這個時代的諜報工作可以說極為原始,而憑著曾看過的幾十部諜戰電影和小說,這特別科現在卻已經有模有樣搭起了一個現代情報機構的架子。

不過在經歷“柏貴案”之後,過去不顯山不露水的特別科,已經引起督府內部的注意,只不過他們並不清楚,對於內部的監視特別科同樣也沒有放棄過。

“確實翻不起大浪,可大都督,若是任由湖南獨大的話,恐怕於府中多有不利!”

雖說作為特別科主事,張森不應該插手政務,但他還是出言提醒道。

地域之爭,總是無法消除的!

手指輕點著面前的史書,朱宜鋒默默的尋思著史書中的官場上的地域之爭。似乎早在漢代類似的事件便不絕於耳,尤其是到宋代之後,更是如此,到了明代更是達到頂鋒,明代官場上的地域朋黨鬥爭,更是直接導致了王朝的沒落。但在另一方面,所謂的地域朋黨,所依賴的卻都是皇權,在皇權體制下,他們都是暫時的。

對於皇權而言,所需要的是平衡,有時候甚至不需要自己出現,就像現在林治平的舉動,他固然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但在他謀求自己利益的同時,勢必將會有利於府中的平衡,對於朱宜鋒自然是樂見其成。以後只需要注意府中以及地方上的平衡,自然可以令地域朋黨之爭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而在另一方面,這種朋黨之爭卻有利於朱宜鋒的統治,因為無論是楚黨也好、湘黨也罷、蘇黨也行,最終,他們都必須依賴督府,他的權力來源是督府,對於皇帝而言,大臣們鐵板一塊,皇帝就會被架空,正如同晚明崇禎時期一般,東林黨的一家獨大,直接導致了朝局的失穩,這甚至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適當的黨爭有利於統治,正如同後世領導最忌諱的就是單位內部鐵板一塊。那不利於他的領導,在督府之中同樣也是如此。

“這件事,我知道了,暫時先擱著,北京那邊現在有什麽情況嗎?”

相比於督府內部的初顯苗頭的黨爭,更吸引朱宜鋒注意力的卻是京城,準確的來說是滿清的動向。

歷史在改變!

準確的來說,歷史已經被攪得混亂不堪,漢軍這支蝴蝶扇動翅膀之後,曾立昌的援軍比歷史上早派出近半年,且走了另一條路線,而鹹豐在北逃的過程中受到驚嚇,提前六年身死於熱河。甚至就連京城一度差點為太平軍攻克,若非肅順、勝保的援軍相救,那京城沒準已經被太平軍拿下來了。

至於那位在晚清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恭王奕訢,這會已經登基成為皇帝,而歷史在這裏又開了一個玩笑,奕訢選擇了一個朱宜鋒頗為熟悉的年號“同治”,意思是“君臣同治大清”當然還有一重意思是“滿漢一體,同治大清”,這是為了買好漢臣。

若是換成其它任何一個人當滿清的皇帝,朱宜鋒都不覺得是個威脅,可是奕訢的登基卻讓朱宜鋒感覺到了威脅。

或許對於其它人來說,奕訢只是滿清的恭親王,但是朱宜鋒卻非常清楚,這位恭親王在晚清歷史上的地位,甚至可以說正是其主政二十余年,為滿清續了半個世紀的命。在另一個時空之中,雖說奕訢有著“議政王主天下”的由頭,可他畢竟受制於兩宮、受制於慈禧,掣肘之下自然不能施以全力,現在他奕訢成了大清國的皇上,沒有了宮裏的掣肘,他又將會掀起什麽樣的風浪?

這才是朱宜鋒最擔心的事情!

“大都督,北京為太平軍攻陷後,雖滿清邸報稱,賊逆次日則平,可京城內外幾乎完全化為赤地,過半人丁或被殺,或是焚於烈火之中,特別科於京中設立的情報網,至今仍未恢復聯系,只能通過其它渠道加以了解!”

先解釋了一番因由之後,張森又連忙保證特別科會盡快恢復在京城的工作。當然對此,朱宜鋒自然能夠理解,畢竟京城幾乎化為赤地,暗線亦有可能死於兵火,情報工作自然難以開展。

“嗯,總之要盡快恢復在北京的情報工作,掌握好的滿清的動像,如果所料不差的話,這個奕訢,畢定將是本督的心腹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