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議事(第2/2頁)

陳端連忙解釋道。

“一噸差不多接近為二千斤,一萬噸為二千萬斤,三百萬噸則是六十萬萬斤!”

聽著這個數字,張亮基更是驚訝的倒吸一口涼氣,喃喃道。

“怎麽這般多!”

多嗎?

對於這個時代的國人來說,恐怕三百萬噸確實是個大數字,但對於朱宜鋒來說,這三百萬噸的儲量,在後世甚至連小煤礦都算不上。

“而且煤質好,可以和同英國的上等煙煤相媲美,雖不是火輪船所需的上等無煙煤,但卻足以用於煉制焦炭,以供煉鐵之用,而據習主事所言,其在大冶已經征得數千斤鐵礦石。顯然當地確實如地志所載,非但有外露礦苗,且儲量亦頗為豐富,而經過初步化驗可知其礦質也很好,含鐵成分也很高,一千斤鐵礦石裏含鐵六百斤左右,可以煉出上等好鐵。”

這一次與先前不同,陳端在解釋的時候,特意將單位從噸換成了更容易理解的斤,不過他的這一變化落在張亮基的耳中,卻讓其的眉頭微挑,似有些不快。

“大冶應該是有好鐵。”

這麽快便確定了大冶一帶煤鐵的朱宜鋒自然頗為高興。

“好幾部書,比如《太平寰宇記》《方輿紀要》都記載過大冶附近有鐵山。從三國吳王孫權起便在此地設爐煉鐵,一直到明代都不斷地有人采礦煉鐵。嶽飛在此地鍛造了一批極鋒利的劍,被稱之為大冶之劍。大冶之劍,是當時的寶劍。我看,在孫權之前肯定有人做過這種事。大冶之名從何而來?當然是源於此地曾有過大規模冶鐵之事嘛!”

這不過只是借口,對於朱宜鋒來說,他之所以選擇大冶是因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陽鐵廠”,只不過在這個時空之中,漢陽鐵廠恐怕再也不會存在了,未來中國第一座現代化鐵廠將會設於大冶的江邊高地,而不是漢陽,至於漢陽……嗯,將來也許會建上一座兵工廠。

“大都督所言極是。大冶大冶,必與冶煉有關。若非大都督先前指點,臣等又豈會知道此事?”

陳端連忙點頭恭維道。

“既然是現在煤礦和鐵礦都已經於大冶找到,以臣之見,當應立即征地組織開采,畢竟現在督府每月用鐵豈止十萬斤,需煤又豈止百萬斤,雖說現在自外洋定購的煉鐵設備尚未運抵,但以臣看來,可效法兵工廠制以洋式鐵爐煉鐵!”

作為工部都事的陳端,之所以會提議現在開采大冶的煤鐵礦,一方面固然是因為督府需要大量的煤鐵,另一方面則也有其一番私心,在習之墨未任工部主事的情況下,現在工部主事便空出來,在這一情況下,工部中的數位都事也都有了晉升的空間,憑著主持鹽礦入大都督眼中的陳端自然希望能夠通過主持煤鐵礦開采獲得晉身。正因如此,他才會抓住眼前機會!

人皆有私心,有時候私心與公心總會重疊在一起。

“再則,無論是築以洋式煉鐵爐,亦或是以洋法煉鐵,皆可培養技工,他日待到洋機運抵時,既無須為築爐工員不足而憂,又沒有煉鐵工員不足之擾,如此豈不有利於將來興辦鐵廠!”

陳端的話說的到是極有道理,張亮基則於一旁點頭贊同道。

“陳都事所言極是,大都督,以臣之見,既然此礦系由習都事勘得,且其又精通西洋煉鐵之法,這工廠鐵爐亦由其所建,不妨便把鐵廠之事一並交予習都事……”

看似頗為公道的個建議從張亮基的口中道出時,只使得陳端毛遂自薦之言生生憋回腹中,甚至暗自思量著自己到底如何得罪了他張亮基,居然讓其如此待自己。

“嗯,我看此議亦可!”

對於臣下之間的勾心鬥角,朱宜鋒倒是不覺得有異,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他倒也樂得如此,權術本身就在於平衡,若是臣下鐵板一塊,反倒會對他勾成威脅。

待議完了煤鐵礦之事後,朱宜鋒又拿出一份公函,看著眾人說道。

“這還有一件事,要大家來議上一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