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時機

只需要幾滴碘酒,看似無字的信封上便顯出了密密麻麻的蠅頭小楷,這是從天京來的秘信,實際上,只有朱宜鋒一個人知道,寫這封信的人是誰。

縱是作為義軍情報頭目的張森亦不知道在天京城中有一位身居高階者,一直為自己效命,而此時,看著這信上的內容和建議,朱宜鋒的眉頭卻是緊蹙著。

信的內容除了提及近期天京城內的一些變化之外,更為重要的是透露出了幾個信息。一個是太平軍兵力不足!

號稱百萬的太平軍會兵力不足?

實際上原因再簡單不過——太平軍中戰鬥力強的“老兄弟”數量不足,至於其它新裹脅而來的百姓,並沒有多少戰鬥力。現在其又是北伐又是西征,且又要分城而駐,這兵力自然也就捉襟見肘了。

正因如此,在其決定支援北伐軍時,兵力不足的現實使得其只能拆了東墻補西墻,將九江或揚州的太平軍調出,而現在為了避免九江為清軍所奪,在其的建議下,楊秀清準備把九江交給義軍,當然並不是白白交予義軍,將來義軍還要把九江稅賦的半數交予太平軍。

“九江……”

半閉著眼睛,想著九江的戰略位置,對於不費一兵一卒得到這座要地,朱宜鋒自然不會反對,但信中的另一個信息卻讓他顯得有些猶豫。

是北伐軍的問題!

在孫茂林的建議下,數萬北上的援軍將從漢江沿江北上,自襄陽入河南,由南陽一路北上支援林鳳祥、李開芳。

換句話來說,數萬北上的太平軍將從湖北腹地穿過,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待其糜爛地方之時,正是我義軍揮軍北上之日!”

不得不承認,孫茂林的建議頗具誘惑性,當初自己為何能輕易掌握湖北,不正是借助太平軍糜爛地方的機遇嗎?現在數萬太平軍北上之後,其沿途必將糜爛河南,由此義軍自然可以順利進入河南,從而掌握中原之時,對北形成威壓之勢,非但可以對北威壓,甚至還能劍指皖北,山陜!以至京師!

到那時,這天下……可不就盡為自己所奪?

可問題在於,現在自己有能力奪以天下嗎?

別的不說,現在無論是太平軍也好、清軍也罷,都不是義軍有能力全敗的龐然大物,或許義軍有數萬精銳,便若是稍加分散,恐怕就會陷入現在太平軍四下出擊之後,兵力捉襟見肘的困境,今天太平軍拆了東墻補西墻的困境,可不就是自己的明天。

歸根到底,還是實力不足,未經幾年養精蓄銳,又豈能奪以天下?

可這畢竟是一個機會!

是的,這畢竟是一個機會。

若是錯過眼下的這個機會,將來還會有更好的機會嗎?

從接到孫茂林的那封密信之後,朱宜鋒覺得自己的心情有點怪。

今天本來應該是個喜悅的日子,他自己也很想努力地使自己喜悅起來。可不知為什麽,心中卻總是隱藏著一絲讓人不易覺察的忐忑。

自從自己來到這個時代,基本上每一步走的都還算順利,除了最初的冒險之外,現在每一步都是穩紮穩打,寧可不擴充地盤,亦要首先經營好自己的大本營、經營好根據地。

在幾個月的苦心經營——實際上就是聽從舊制之下,這本就未遭受太多兵火的湖北元氣盡復——一年之中最為重要的夏稅便是明證,今年湖北雖談不上豐收,但其夏稅征收卻極為順利,各府依如去年一般征收了數百萬兩銀錢,從根本上緩解了財力不足的困境。

而且鹽礦的開采也已經進入開采階段,很快源源不斷的巖鹽就會被開采出來,不僅可以從根本上緩解湖北的鹽荒,甚至還可以銷往湖南、江西等地,為大都督府帶來源源不斷的財源。

當然,更為重要的一點是,今天還是一個“大日子”——武昌的長江船廠制造第一艘蒸氣船將於今天下水完工,這艘蒸氣船雖說只是數百噸的木殼船,但其卻承載著朱宜鋒的希望,或者說象征著船廠的變化。

船廠是朱宜鋒於武昌創辦的第一批“官辦企業”,船廠最初不過只是一片荒無人煙的江邊空地,即便是今天,亦不過只是一個幾百人的小船廠,其規模談不上大,甚至就連設施也談不上完善,即便是造船廠裏有限的設備,也是從上海、香港等地買回來的舊設備。

但是這並不妨礙朱宜鋒對其寄予的希望——未來的中國海軍將在這裏啟航!

盡管在過去的幾個月裏,船廠已經制造了噸位不等的西式帆船,但是現在帆船正趨於淘汰,未來是蒸氣船的時代,而且在長江中航行不比海上,在長江中航行,蒸汽船有其天然的優勢——速度快!不受風向的限制。

制造蒸汽船在當今的世界都是一個極為新潮的事業,甚至可以說緊緊的抓住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