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3/3頁)

另一方面,本地原住民也不能理解客家人在旱災面前的做法。一位本地原住民婦女告訴孩子們:“根本沒辦法解釋,那些人把屋子用泥巴圍起來,還在門口交叉兩根樹棍,然後到外面去流浪六個月,吃的盡是些草根、黏土之類的東西。”可本地原住民明白一點:絕對不能碰那些圍屋,也不能動裏面的糧食種子。在公元911年的大饑荒中,一股本地原住民侵入了廢棄的圍屋,扛走了糧食種子,偷竊行為敗露之後,他們傷亡慘重。從此,再也沒有發生過這類事情了。

公元874年開始,八百年裏,客家人和本地原住民在兩個村落裏毗鄰而居。糧食老是不夠吃,在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都是如此。高地村的男人絕不娶低地村的女人為妻。當然,反過來也一樣,沒有哪個低地村的男人看得上長了一副大腳板的女人。高地村的男人一到適婚年齡,就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村裏人的名字不是有個查字,就是有個靖字,都是以那兩位帶領客家人南下的著名將軍命名。大家的血緣關系這麽近,訂婚無異於亂倫。他們知道,要讓村裏人身強體壯,就得不斷地招攬外來媳婦。於是,到了快入冬,農活忙完了的時候,高地村便派出幾個人翻山越嶺來到六十裏外的客家人村莊。兩邊開始詳細檢查和討論交涉,有時甚至一手交錢一手交人。高地村的使團總能帶回一隊漂漂亮亮的新媳婦。當然,與此同時,其他客家村莊也會到高地村來找媳婦。客家人的血脈就這樣一直保持著活力。大家都遵守兩條規矩:如果自己的祖先從某個家族娶過女人,那麽,五代之內便不準再從那個家族娶妻;除非某個姑娘的屬相八字顯示出與未來的丈夫有豐富的關聯,否則絕不把她娶進門。這兩條規矩讓客家人得以將最死板、最有約束力的家庭體系改造得盡善盡美。瘟疫、戰爭、洪水和本地原住民威脅著他們的生存,可他們的家族存續了下來。客家人懷著驕傲的心情,把農民查太中的“孝語”教給每個孩子:“自古以來就有當娘的,有娘才有兒。”

1693年,一個地位低微的本地原住民和一個客家女人私奔了。這是黃金谷記載的此類事件中最早的一例。一場持續四十年之久的混戰開始了。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的婚姻。客家人和本地原住民之間時常爆發慘烈的戰爭。在一次有很多南方原住民參與的惡戰中,有超過十萬人被屠殺,那慘烈的景象在兩族人民之間又形成了一條無法彌合的鴻溝。客家人和本地原住民毗鄰而居,相互之間充滿了仇恨、誤解和恐懼,所有人都覺得他們之間的敵意理所應當。與靖將軍同名的預言家說:“自古以來,兩族不同便是仇。”低地村的智者也常常如此解釋兩族的血海深仇:“虎犬豈能苟合?”當然,他們問出這個問題時,說到“虎”便會稍稍挺起胸膛,大家不會不明白這裏的“犬”指的是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