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隱意(第2/2頁)

……

東城散花樓中,陽光灑滿院落。陽光下,花樹繁茂生機勃勃,假山亭閣依舊如故,觀月池水依舊碧綠清澈,整個散花樓周圍的景致一如從前一般的美輪美奐。然而,此時的散花樓前後的院子裏,總是給人一種寂寥空曠冷冷清清的感覺。

昔日,即便是偏安於此,但散花樓的院落裏也是熱鬧非凡。內侍宮女們人來人往,文武官員們也是川流不息,皇親國戚,皇子公主駙馬們也是來往不斷。而現在,這一切都不見了。寂寥的院落中,偶爾有幾名灑掃的內侍和宮女出現在假山回廊花樹從中,除此之外,百年只有嘩嘩的風吹花樹之聲以及肆無忌憚落在地面上啄食的鳥雀嘰嘰喳喳的叫聲。

李隆基坐在一叢盛開的牡丹花壇旁,瞪著蒼老無神的雙目盯著肥美嬌艷的花朵出神。這一叢牡丹花是正月裏有人從京城來時帶來移植在散花樓下這處花壇中的。那時候長安剛剛被收復不久,一個人攜帶著一封信和這一叢牡丹花來到成都,將這些東西都交給了李隆基。

李隆基永遠忘記不了那封信的內容,那是自己的兒子,當即的大唐陛下李瑁的親筆信。李瑁的信上寫著這麽幾句話。

“……兒臣未辜負父皇的期望,兒臣奪回了京城。自此之後,兒臣再不會讓京城淪為他人之手。父皇身在成都,聞此消息必定為兒臣高興。兒臣知道父皇也一定希望早日回到京城來頤養天年。但此時天寒地凍,不宜迎父皇回京。另外叛軍尚未剿滅,長安恐有戰事,也並不太平。故而所以兒臣不能讓父皇受顛沛寒凍之苦,也不能容父皇的安危受到任何的威脅,所以暫時不能接父皇歸京。兒臣也知道父皇定思念京城心切,為解父皇相思之苦,兒臣特命人從興慶宮百花園沉香亭畔掘了一株牡丹送往成都給父皇栽植。雖經過兵火,但百花園沉香亭並未損毀,昔年所植之花也俱繁茂,兒臣所掘這一株乃父皇親手所植的那一本‘富貴萬年’。父皇最喜歡這一本牡丹,兒臣便送給父皇種植在成都,那樣父皇便可安心在成都賞玩牡丹,聊減思京之意了……”

李瑁信中的這幾句話,玄宗幾乎都能背的滾瓜爛熟了。那是因為這幾個月來,玄宗讀了不知有多少遍,咂摸了不知有多少遍。這封孝心拳拳的信,字裏行間充滿了謙卑和崇敬,充滿了感恩和孝順,若外人讀了,怕是要感動的掉淚。然而,在李隆基看來,這封信的表象之下,李瑁已經傳達給自己一個隱晦的提醒。

挖了自己親手所植的那本“富貴萬年”的牡丹花送來成都,那可不是什麽孝心,那是一種暗示。那是李瑁在隱晦的告訴自己,自己不要想著回到京城了。那一株牡丹花在成都紮了根,自己這最後的時光也要在成都渡過了。李瑁說的那些理由沒有一條能夠成立,所謂風寒冰凍之苦,那又算得了什麽?自己離開京城逃往蜀地時,正是大雪紛飛極寒之時,自己也沒怎麽樣。所謂京城不安全的話更是胡說八道,李瑁身為大唐皇帝都能呆在長安,又怎會不安全?這一切都是李瑁的借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