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北境(第2/4頁)

送走了柳熏直王源大舒了一口氣。雖然這一下又花了大批的物資和錢財,但能開采出能夠直接鑄造鐵炮的精鐵,其意義巨大。就算傾家蕩產也要去做成這件事。

其實早在羅威的來信到來之前,關於木棉山嶺的鐵礦的真偽,王源做過調查研究。原劍南節度使的衙門中保存有不少古老的卷宗,數十年前木棉山嶺的鐵礦開采的記錄也都能查的到,而且當時出產的鐵錠多少,獲利多少,因何而停工等等事略也都有記載。而且在官方的卷宗中,木棉山嶺另有別名叫做攀枝花山。當看到這個稱呼時,王源當時便有些發愣。於是王源問了當地的一些人,這才得知,所謂的木棉花的別稱便叫做攀枝花,於是王源徹底的放心了。

後世,四川境內的一座大型鐵礦就叫做攀枝花鐵礦,種種跡象表明,這座鐵礦便是後世攀枝花鐵礦的前身。木棉就是攀枝花,木棉山嶺就是攀枝花山嶺,名字對上,也都是蜀地,那已經確定無疑了。

鐵礦的開采和產出不可能一蹴而就,王源估摸著起碼需要到明年春天才有可能正式的產出鐵錠來,距離批量鑄造鐵鑄炮便更為遙遠了。王源期待著能在明年夏天之前鑄造出百余門鐵炮,只要這玩意成了規模,配合著能研制成功投入實用的手雷,那麽平叛的日程便可大大的縮短。在這種劃時代的熱兵器登場之後,叛軍將毫無抵抗能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關鍵的因素便是要在這一切都成型之前,抵擋住叛軍有可能的反撲,讓形勢一直穩定在目前的情況下不至於惡化。另一個關鍵的因素便是,玄宗要能容忍這大半年的時間,而不會急於要自己采取行動,或者是私下裏采取什麽行動。

對王源而言,當一切準備就緒時,平叛只是個時間問題而已。當然,要在一切沒有橫生枝節的情形下。

……

就在成都的第一場大雪紛揚而下,王源以及大唐朝廷上下都在為難民的禦寒過冬的安置和賑濟忙的不可開交之時。大唐北疆靈州,李光弼和郭子儀二人也在大雪彌漫的南城門外迎來了壽王李瑁的到來。

兩個月以前,李光弼和郭子儀被玄宗寄予厚望,兩人分任朔方河東兩道節度使之職,被授命來朔方和河東收拾殘部,募集兵馬,重新建立一只除神策軍之外的平叛大軍。

郭子儀和李光弼心裏都清楚的很,陛下對自己兩人寄予的厚望可不僅僅是另建一只兵馬加快平叛進程那麽簡單。在覲見陛下的私下裏的交談之中,兩人都深深的感受到了陛下對目前處境的擔憂。即便陛下沒有挑明了來說,郭子儀和李光弼也明白,陛下對於王源大權獨攬一人獨大的局面是很擔心的。

對於王源,郭子儀和李光弼都見識過他和他的部下的強勢。特別是李光弼,當年和王源一起攻打吐蕃時便見識到了王源的強勢和霸道,心中便已經積累了太多的不滿。只不過,當初有哥舒翰這個直性子在前面作為擋箭牌,自己倒也沒受過多的波及。但從那時起,李光弼便對王源已經失去了好感。

李光弼曾經自己問自己,到底自己為何對王源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厭惡感,到底為什麽自己總是覺得無法同這個人交心共處。其實捫心自問,當初自己和哥舒翰在吐蕃兵敗之後,王源沒有落井下石,反而幫了自己和哥舒翰不少。甚至在陛下論罪時王源還幫他們說了好話,據說還引起了陛下的不滿。按理說自己該對他抱有感激之情才是。然而李光弼心中卻無半分的感激之情。

李光弼是個勇於面對內心的人,在很多個剖析自己的夜裏,李光弼都在問自己這個問題。最後,他得到的結論是,自己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王源實在太成功了,實在運氣太好手段太多,得到的太多也太快了。自己對這個人懷有著深深的嫉妒之心。

這個人就像天上的一團火,光芒耀眼奪目。而自己這些人在他的照耀下都黯淡無光。他王源越是成功,便越是襯托出其他人的無能。曾幾何時,自己跟隨王忠嗣在北疆縱橫馳騁聲名鵲起之時,這個王源還只是個默默無名的小小坊丁。而後來,此人一發不可收拾的躥升起來,自己的光芒完全被他掩蓋。甚至淪為此人升官的墊腳石。

正因為感受到了此人的壓力,自己才暗暗起了爭勝之心。也正因為有了爭勝之心,吐蕃之戰時,自己才默認了哥舒翰率軍極進攻擊邏些城的行為。當時的想法雖然帶著些僥幸,但若能夠率先拿下邏些城,自己和哥舒翰便可以淩駕於王源之上,遏制此人躥升之勢。可惜的是,運氣差了些,被吐蕃人圍殲於納木錯湖,導致了後來的窘境。自己和哥舒翰被陛下斥責受罰,而王源卻撿了個大便宜。戰勝吐蕃,訂立城下之盟的功勞大多為其所攫取,相較於他所得到的名聲和嘉獎,他的那些廉價的示好和表面上的維護簡直不值一提。在王源不經意間的眼神裏,李光弼能感受到那種骨子裏的輕蔑和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