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啟蒙(第3/4頁)

王源沉吟不語,片刻後開口道:“李瑁沒這麽大的膽子,包括今日之事,他也是沒這個膽量的。要說李瑁在背後指使,倒不如說另有其人。”

李宓皺眉道:“相國的意思是?”

王源呵呵笑道:“我沒什麽意思,只是覺得李瑁不敢這麽做,另有人指使他這麽做罷了。有人給他撐腰,讓他拿這件事做文章,無論成與不成,都是對我的一種反擊。還能造出我逼殺房琯的輿論來,何樂而不為?”

李宓恍然道:“難道說……是……陛下?陛下自己授意,然後自己否決,便是要造成聲勢?”

王源呵呵笑道:“咱們都不要亂猜,我並不想追究此事。但我想李瑁既然如此活躍,必然是有恃無恐。待我查處背後的緣由再說,在此之前我不想有任何的猜測。”

李宓點頭道:“也好,胡亂猜測反倒不好。不過李光弼和郭子儀之所以被陛下授命去整軍,卻是這李瑁上奏陛下的。當時卑職便位列當場,當著數十名朝臣的面,壽王提出了讓李光弼和郭子儀去河東朔方整軍之奏的。”

王源呵呵笑道:“李瑁的主意?好吧,姑且算是他的主要吧,這件事其實也沒什麽。”

李宓愕然道:“相國難道不為此事生氣麽?相國此番回成都難道不是為了此事而來?”

王源哈哈笑道:“難道朝中眾人都是認為我此番回來是興師問罪的麽?”

李宓咂嘴道:“不滿你說,確實如此。得到相國歸來的消息,群臣既高興又擔憂。陛下沒有和相國商議便讓李光弼和郭子儀去整軍,而且並非歸於相國所屬,很多人都認為這是陛下對相國的輕慢。相國便是有所不滿,那也是情理之中的。”

王源搖頭道:“李老將軍,難怪你們會這麽想。不過事情不是你們想像的那般。雖然我確實心中有不滿,但陛下既已下旨,此事便已無需討論。我回來是為了別的事情回來的,不妨跟你透個底。第一件事便是關於平叛的進程需要調整,陛下催著要我們拿下長安,但此刻時機確實不成熟的,這件事要向陛下解釋解釋。”

李宓點頭道:“這件事確實重要,陛下不止一次的說及此事,言語中確實有焦急之意。”

王源點頭笑道:“難怪陛下著急,長安是大唐都城,陛下可不願意一輩子呆在成都。其實我也是希望陛下能早日回到長安的,陛下在成都,平添諸多紛擾,我劍南之地早已沒有往日的寧靜了。”

李宓點頭道:“是啊,戰亂一起,劍南之地已經人滿為患。難民紛紛湧入,已經難以負荷了。”

王源道:“我回來要做的第二件事便是今冬安置難民之事。大荒之年,今年冬天形勢嚴峻。若是有凍死餓斃之事發生,恐將生亂。”

“是了,此事確實極為重要,卑職也正想著要提及此事。西城安置百姓之處數日前便已經有些危機。夏天搭建的房舍太過簡陋,以至於這幾日夜間寒冷,安置之處有傷寒流行,造成恐慌。”

王源正色道:“竟有此事?看來我要趕緊督促他們拿出對策了。第三件事也是一件大事,此次回來,我想上奏朝廷,定奪國本之事。太子之位空懸已久,這不是件好事。我想這次回來,便要提請陛下定奪太子人選,從而安定大唐軍民之心。同時此舉也將會對朝廷的穩定起到關鍵的作用。太子之位空懸,便有些意想不到的狀況發生,這對朝廷維穩不利,對平叛大局也是不利的。”

李宓一拍大腿沉聲道:“早該立太子了,立了太子,那些蠢蠢欲動的皇子們便消停了。不知相國心中可有人選?”

王源道:“我打算舉薦豐王為太子。你覺得如何?”

李宓想了想道:“卑職沒意見,相國認為誰合適,他必是合適的人選。只要不是壽王,卑職都概無意見。”

王源呵呵笑道:“看來老將軍對壽王是印象頗壞啊。”

李宓道:“我對他本來並無偏見。只是這人對相國這樣的重臣如此不敬,暗地裏耍弄些手段,足見其非即位的人選。他若繼位,大唐難有復興之望。”

王源笑道:“然而陛下恐怕屬意的正是李瑁,這樣一來事情便尷尬了。總之,若說這次我回來會有什麽爭執的話,怕便是在此事上了。無論如何,這一次我不能讓步。為了平叛大局,為了我大唐的將來,我這一次也要據理力爭。也許真的會鬧得滿城風雨,也未可知。”

李宓沉聲道:“相國放心,卑職定會站在相國這邊。很多大臣我相信也會站在相國這一邊的。”

王源微笑點頭道:“有老將軍的支持,我便放心多了。對了,有件事需要老將軍抓緊時間去操辦。嚴冬將至,大軍在長安城外駐紮,為了抵禦嚴冬,需要大量禦寒物資。冬衣炭薪要抓緊運達,此事刻不容緩,請老將軍立刻命人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