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經歷(第2/4頁)

“既大帥有此需求,卑職便鴰噪一番了。要說我和李大帥的事情,那還得從長安陷落之時開始說。當日我和李大帥領了四萬五千兵馬會同六萬多京城禁軍奉命阻擊從潼關進逼京城的叛軍。高陵一戰中禁軍領軍將領不聽我二人勸阻貿然夜襲叛軍大營,不料正中叛軍圈套,被殺的大敗。我和李大帥不得不被迫率兵北撤。本來我們是打算偷襲太原府吸引叛軍來應付我們,借以分擔長安城的守城壓力,但是叛軍卻並不上當。這之後我們雖兵臨太原府,卻沒料到長安只一日便陷落賊兵之手。考慮到我們攻下太原府起碼需要十余日,長安之敵必會回援截我後路,我軍反而會遭受前後夾擊之虞。不得已我們只能往西北退守朔方。先是守蒲州,蒲州陷落之後我們退守靈州。可惜靈州我們也沒能守住。”

談及這段往事,郭子儀神情低落,語聲低沉。坐在一旁本正在專心啃著一只豬蹄的李光弼也停止了啃食,嘆了口氣面色沉郁。座上眾人大多知道這段事情,心情也都很是壓抑。

王源點頭道:“長安陷落的確實有些快。主要是城中人心散亂,組織不起有效的防守。長安陷落後你們退守朔方也是可以理解的決定。在那種情形下堅持攻打太原府是不明智的選擇。只是我不明白的是,你們為何沒有追隨陛下西幸的隊伍隨同陛下一起入蜀,反而直接退往了北邊,被孤立起來了。”

“陛下西幸,我等是知道這個消息的。原本和李大帥打算追隨陛下的車駕西去。但我和李大帥商議之後,覺得跟隨陛下西幸是不妥當的。一則我們的兵馬受叛軍矚目,我軍一動,必引叛軍追擊,恐於聖駕不利。二則,我等兵馬一旦撤離朔方,便等於將朔方大片城池州府土地白白拱手相讓,這是絕對不成的。鑒於此兩點,我們決定堅守朔方,守住靈州。”郭子儀低聲道。

王源點頭贊道:“原來如此,真是教人欽佩。原來你們考慮的如此周全。誠然,陛下西幸之後,中原之地大多陷落或投敵,若沒有你們堅守朔方,中原盡墨。而你們選擇堅守朔方,到底還是叫叛軍沒有盡數占領中原之地。”

郭子儀嘆道:“然而我等其實也沒能守住靈州,因為叛軍行動迅速,他們很快便派兵馬攻擊靈州。我們得到的消息是,叛軍派史思明攻蜀地,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率領五萬多兵馬攻我靈州。他們是不容我們喘息的。在靈州我等堅守十余日……終於不敵。當時我們轉戰各地兵馬折損不少,人數已經不及三萬五千人。靈州之戰又死傷了一萬多人。若是繼續堅持守城的話,倒也還可以堅持數日。然兵馬死傷太多,糧草物資也均告罄。我和李大帥不得不商議棄守靈州往北撤離。這雖是無奈之舉,但棄守靈州之事確實一直讓我耿耿於懷,慚愧不已。”

李光弼終於忍不住皺眉道:“郭將軍,你說這些作甚?咱們不是說好了不提此事的麽?棄守靈州是為了保存剩下的兩萬多兵馬。否則我們會全部死在靈州,那未必便是件好事。”

郭子儀默然不語,他想起靈州大戰第十天的那天晚上的事情。那天自己和李光弼爆發了劇烈的爭吵。李光弼要求棄守靈州北上,而自己希望堅守靈州,因為看得出叛軍其實也疲態盡顯死傷慘重。可是李光弼不同意堅守,說不能讓兩萬多兄弟死在靈州。而郭子儀自己認為,就算為守靈州而死,那也是死得其所。最後,因為李光弼是朔方節度使之職,官職在自己之上,自己也無可奈何,只得棄守靈州。

郭子儀還記得,大軍離開靈州的那天晚上,滿城幫著他們守城而守夜未免的百姓聚攏在街道上,眼中那種失望的神情讓人心碎。郭子儀覺得自己就像是個逃兵,棄了百姓而去。後來傳來的消息更是讓郭子儀追悔莫及,靈州城破之後,叛軍恨百姓協助守城,滿城燒殺,殺了數千百姓,據說連護城河都全部染成了血水。為此郭子儀悶悶不樂了多日,和李光弼也發生了數次爭吵。再後來敵情緊急,兩人才拋棄前嫌。但那件事一直縈繞在郭子儀的心中,成為他心中的巨大遺憾。

王源看出兩人神情似乎有些不諧,但他自然不會去開口探問,只微笑道:“後來如何?”

郭子儀嘆了口氣啞聲道:“後來,我們一路且戰且走。數月以來,從靈州到豐州,轉戰數十州縣,行走近千裏,終於還是被逼在了角落裏。豐州之地多山地荒漠,以此為屏障,我兵馬才得以在豐州堅守兩月有余。豐州邊城,自古是靠著朝廷撥付糧草物資方可立足,我們抵達豐州,要兵沒兵要糧無糧,處境極端艱難。叛軍又虎視眈眈,我等一方面要讓禦敵,一方面又要活下去。數月來,兵士們每日只吃一餐米粥,其余便是以野菜野果充饑,草根樹皮都挖來熬食。不少士兵連屎都拉不出來,簡直淒慘之極。哎,不說這些事了,好在這一切均已過去,我等終於熬到了王元帥高副帥兵馬抵達之日。那日得知高副帥率兵北上的消息,不怕你們笑話,我和李大帥都流淚了。我們被逼的如此狼狽,此仇不報,我郭子儀誓不為人。我等希望能在王元帥的統率之下殺敵復仇,報此前數月之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