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果決(第2/2頁)

馬嵬坡上楊玉環他都能舍棄,此刻的房琯他當然可以舍棄。他表現出的冷血和功利讓人心寒。當然,眼下只有王源能助他平叛,助他回到長安,重新成為那個坐擁大唐江山的人。從這個角度看,玄宗的選擇無比正確,但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這是玄宗喪失了人性的表現。

王源幾乎可以肯定,在玄宗心目中顯然對房琯要比對自己要信任的多,但就像馬嵬坡上那樣,玄宗的選擇從來都是對自己有利的那個選擇,而不會為了自己喜愛的人便放棄對自己有利的局面。這便是玄宗的可怕之處,這便是他能夠坐上皇位,且如今依舊在位的原因,這便是身為帝王的帝王之道。

殺房琯的舉動,無疑是為了平息自己之怒,為了安自己之心。這一點玄宗比誰都清楚。所以當房琯說出那句話時,他其實便已經沒法活命了。因為玄宗要以房琯的人頭告訴王源,自己是信任他的,絕不允許有人詆毀他們的君臣關系。而王源之所以沒有當場宰了他,也是知道玄宗一定會替自己殺了他。結果,果不其然。

房琯死了,這雖然是王源必須要達到的目的。但這件事演變至此,王源心中沒有絲毫的高興,反而更加的憂慮。房琯那句話雖然是情急之下的口不擇言,但這恐怕正是縈繞在他心中許久的話。不光是他,上至玄宗下至群臣,很多的人心中恐怕也是作如是之想。“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熟悉的話中包涵了多少驚濤駭浪,多少的敵意和仇恨。而這句話怕是自己從馬嵬坡迎駕之後,便已經在很多人的心中縈繞不休了。

王源外表上雖然裝的不在乎,但其實王源心裏是很在意的。雖然忠君的思想王源是不屑的,但畢竟身在此時代,便要遵循這個時代的規則。而這年頭,最為人所詬病的便是叛逆,便是不忠。王源自知自己桀驁不馴,但他真的並沒有想過要叛逆,要當不忠之臣。他的所有行為都是基於一個目的,便是不讓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命運受制於人。而為了這目標,王源的表現必然要強勢。

現在雖然玄宗下令誅殺了房琯,但房琯這句話便是一頂大帽子死死的扣在了自己的頭上,時時成為玄宗和群臣心中念及的一塊心病了。而這塊心病一旦發作起來,自己便死無葬身之地。

王源還沒想出能夠解決這個難題的辦法。他可以選擇恭敬,或者幹脆將兵權交出去。但王源知道,那樣的話自己會死的更慘。一直以來王源秉承的便是讓自己強大,掌握自己的命運的理念,一步步走到了今日。現在一旦半途而廢,一切的努力便將化為泡影,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也將成為別人隨意欺淩的對象,這是讓王源絕對不能接受的。這年代便是個吃人的年代,唯有你拳頭更硬,實力更強,才能自保。指望著他人的仁慈,那是不切實際之想。

王源決定不再多想,起碼目前玄宗是不敢對自己下手的,自己手中有兵,玄宗還要看自己的臉色。將來的事將來再說,王源暫時也想不了那麽多。

王源估量著這件事帶來的影響和利弊。不用說此事在朝中會引發巨大的震動,所有人都會將房琯的死歸結於王源頭上。好處就是,王源將極大的提升自己在朝中的權威,將來那些拖後腿的事情恐怕沒人再敢去做了。但弊端便是,此事讓王源原本尚算溫和的角色一下子上升到了權臣的高度,會讓王源在群臣心目中變得讓人覺得恐懼而難以接受起來。

人都是會同情弱者的,恐怕朝中的一些人不會去反思為何房琯會死,不會去怪陛下下旨處死了房琯。而是要將這所有的一切都全部歸結到王源頭上。不僅是對房琯會產生憐憫和同情,還會對玄宗和壽王產生憐憫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