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0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2/3頁)

王世充嘆了口氣:“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馬邑和雁門這兩個郡,就是通向東突厥和漠南草原的兩個門戶,漢胡雜居,非本地人不可駕馭,雁門那裏地勢險要,處於山中,防守尚可,但想要迅速地打通跟突厥的聯系,或者說放養戰馬,那是不如馬邑的,劉武周在馬邑經營多年,他這回從軍建功,想必就是想在馬邑混得一個軍職,不管我們助不助他,這一點都很難有改變,所以我安排李靖去那裏,也只是暗中設法挑起劉武周和關隴勢力的矛盾,讓他以後把首要的目標對準關隴,給我們在中原的起勢爭取時間。”

魏征搖了搖頭:“可是這樣一來,主公還可能把李靖給收回來嗎?老實說,李靖的將才絕世,並不在主公之下,這樣的人才在亂世中用好了,那就會是您的韓信,遠非張金稱可比,萬一李靖陷在馬邑了,那可如何是好?”

王世充的眼中碧芒一閃:“以李靖的本事,一定可以想辦法脫困的,這點我深信不疑,而且我相信李靖的人品,選擇了向我效忠,一定不會再去投靠別人!”

魏征笑而不語,兩人一起看向了遠處的大營,王世充仰頭看了看天空中的明月,心中暗道:一切真能如意嗎?

吐谷渾,伏俟城,這座位於車我真山(古地名,今不詳,推測大約是在青海西部)中的石制堅城,正好卡在入山的唯一一條通道之中,四周都是高聳入雲的山峰,峰上覆蓋著冰雪,就連善爬的猿猴也只能望峰興嘆。

而這座高約四五丈的石制城堡,雖然正面寬度不過兩三百步,可就和隋朝的雁門郡一樣,卡在山峰之間,可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城後是一座方圓幾十裏的山谷,谷中青草密布,幾十萬頭牛羊散居其中,而四五萬帳落,也在這山谷之中星羅棋布,這裏,就是吐谷渾人最後的避難盛地,也是他們幾百年來多次逃過滅族之厄的祖先保佑之地,在這個隋朝四路大軍鐵壁合圍,連只鳥兒都難飛進來的時候,更是他們最後的聖地了。

伏連可汗是個五十多歲的老人,須發斑白,按著慕容氏古老的傳統,頭戴步搖金冠,而須發則都梳成了一條條幹凈整齊的小辮子,走起路來,辮發和步搖金冠上的金枝一起晃動,別有一番風情。

可是這位吐谷渾的可汗,這會兒卻是愁眉苦臉,兩只不大的眼睛緊緊地盯著山外那密密麻麻的隋軍營帳,還有在山外草原上來回奔馳,耀武揚威的數萬隋軍騎兵,長年被草原上狂風吹皺著的臉部皺紋,一根根地晃動著,每一下都反映出他內心的焦慮與變化。

自從一個半月前,隋軍的大軍四面合圍,在山外擺開了陣勢之後,伏連可汗就發現自己插翅難飛了,這回隋軍的人數,看起來比他在山谷中的牛羊數量都要多,伏連可汗終於意識到自己這回惹了多大的麻煩,可是慕容氏的驕傲卻讓他沒有任何投降的打算,吐谷渾從沒有向強敵投降的可汗,以前在北魏的太武大帝,戰神拓跋燾面前,先可汗寧可向南退入無人地帶,也保持了氣節與尊嚴,而這,也是伏連可汗想要做的。

對面的隋軍陣營裏,又傳來一陣鳴鼓之聲,兩三千步兵,列著整齊的隊形,向著這吐谷渾的山城緩步而來,又是一次徒勞的攻城,在這兩個月內,這種事情每天都會發生,雙方的兵士都已經習以為常了,經歷了開始十余天的猛攻,隋軍在城下留下的幾千具屍體,已經讓攻方基本上放棄了強攻的打算,這山道最多只能容納十幾人並排而行,一切攻城的手段都用不上,除非能讓屍體堆到城墻的高度,不然這座石城是牢不可破的,只是楊廣為了自己的面子,每天仍然強令將軍們率軍攻擊,以證明這裏仍然是戰場!

幾千名隋軍在入山的通道外列陣,長槊手們舉著盾牌,緩緩向前,後面幾百名弓箭手跟隨,到了離城二百多步的距離,弓箭手們紛紛從盾牌中鉆出,向前奔個幾十步,胡亂地向城頭射出一排羽箭,然後頭也不回地向後撤離,換下一批的弓箭手上前,而城頭的守軍也是如此,吐谷渾的弓弩無論是勁道還是射程都無法與隋軍的軍用弓弩相比,若不是有居高臨下的地形之利,早已經被壓制了,可是靠著這城墻加上山道,足有六七丈的高度優勢,城頭的弓箭手們也是一陣向天亂射,跟城下的隋軍倒是鬥了個旗鼓相當。

三四輪的弓箭射完,城下的隋軍倒下十幾個,散亂地躺在那幾千具屍體之中,已是深冬,不少屍體上都蓋了厚厚的冰霜,得虧在這高原的寒冬,才不至於象中原的夏天那樣,產生大疫,城頭的吐谷渾人也倒了十多個,被迅速地擡下,保持著城頭始終有五六百守軍,而伏連可汗,整個過程中都一言不發,冷冷地看著這場例行公事般的攻守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