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1章 破廟對(第3/4頁)

李密嘆了口氣:“三十萬大軍的數量已經不少了,當時是大力征發了河北一帶的府兵,陸軍主力在遼西的營州(今遼寧朝陽)集結,可最後因為路途遙遠,糧道不濟而退兵,士卒多餓死,每想及於此,總是心痛不已啊。我大隋的將士沒有倒在敵人的刀槍弓箭之下,卻是給餓死病死。唉。”

魏征點了點頭:“所以我們英明神武的楊廣大帝一定不會犯上次的錯誤,他雖然不會打仗,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還是懂的,這回他要攻高句麗,一定會出動大軍,以雷霆之勢一舉將高句麗碾平,依我所見,他出動的軍隊不會少於六十萬,上次的河北之糧,連三十萬人都無法供應,二位想一想,這糧食要從哪裏運?”

楊玄感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關中的糧食自給尚不足,根本不能指望,並州那裏還要防著突厥反水,也不能大規模地調糧,要供應糧食到東北偏遠的幽州和遼西營州,那只有從中原和江南運糧食了,只是中原人口眾多,現在洛陽成了國都,中原一帶的糧食要優先供應東都洛陽,想要為北上的征高句麗大軍運糧,只有調江南的稻米北上了,這一路之上,萬裏之遙,只怕運不到那裏,就給民夫自己給吃光了吧。再說供應六十萬大軍,上百萬民夫,這得多少糧食?”

魏征哈哈一笑:“楊世子不愧是領軍大將啊,這些都能想得到。那依你之見,楊廣又要實現滅高句麗的計劃,又要運糧,他有什麽好辦法嗎?”

李密和楊玄感同時雙眼一亮,脫口而出:“運河,水運?!”

魏征點了點頭:“正是如此,通過運河,是可以把江南的糧食運往北方的,從吳越之地的杭州,到三吳之地的蘇州,那裏就有現成的運河直通到長江,是南朝所挖,這一段是現成的,稍微修修就行,然後就是從長江開挖運河北上,向東北方向則可以通過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北上中原爭霸,而挖的一段邗溝渠,通入淮水,直達山東。然後再折向洛陽,抵達黃河,只要再想辦法從鄴城或者幽州再挖一段運河,連接黃河和幽州,就可以以水運的方式運糧北上了。”

楊玄感長嘆一聲:“江南那裏的河道還好說,稍微疏浚一下即可,那從揚州到山陽的邗溝渠,早就年久失修,東漢末年三國之後就沒再通過船,要疏通得花大力氣,至於從洛陽到揚州的這條新水路,還有從幽州到黃河的水路,全都要新挖,這得是多浩大的工程啊!”

魏征微微一笑:“前一陣楊廣不是在建大龍船嘛,就是要從東都能夠直接去揚州,為了這個巡幸的舉動,已經在去年征發了東都一帶的百余萬民夫,開挖通濟渠,先是從洛陽的西苑引谷、洛二水達於河,循著東漢張純所開陽渠的故道,由偃師至鞏縣的洛口入黃河;然後另一段自河南的板渚,引黃河水經滎陽、開封間與汴水合流,又至杞縣以西與汴水分流,折向東南,經今商丘、永城、宿縣、靈壁、虹縣,在盱眙之北的山陽入淮水。”

“當時幾位大人可能新官上任,沒有太在意這事,可是這開挖運河,疏浚河道之事在當時的東都一帶,可是大事,不僅這通濟渠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挖成,直接連通了淮水,而且把從揚州到淮水的邗溝也大規模地進行了整修,發淮南民十余萬開邗溝,自山陽至揚子入江。同時還進一步疏浚了山陽瀆。通濟渠和山陽瀆共長二千余裏,渠廣四十步,兩岸築禦道,並種了柳樹,既可護岸,又可給牽船人遮蔭。”

“去年歲末的時候,楊廣大規模地乘龍船往返於東都和揚州一個來回,幾千艘龍船在新開的通濟渠和邗溝中運行,沿河隨駕與護衛的兵士多達幾十萬,一路之同,過州越縣,沿途官民無不跪倒拜服在運河兩側,楊廣的天子威風,可謂擺到了極致。這也檢驗了這兩段河道的通航能力,既然十幾萬人的大型船隊都可以暢通無阻,那每年幾百萬石的運糧船隊,自然也是不在話下了。”

李密嘆了口氣:“想不到楊廣下江都倒也不完全是為了擺排場,或者是想念江南的繁華都市,居然還有這層用意,我倒是小看了他。”

楊玄感突然笑了起來,拊掌大笑道:“這樣再好不過,不作死就不會死,楊廣前一陣挖運河,又沿著這個什麽通濟渠的沿線,修了幾個巨型的糧食倉城,如回洛倉,洛口倉等,我一開始還以為他是為了供應東都洛陽的糧食,增加首都的人口和軍隊,可聽魏先生這樣一說,這些糧食,他是最後還要運往北方的。”

魏征點了點頭:“不錯,除了洛口倉和回洛倉以外,在黃河邊上的重要渡口黎陽,也修建了巨大的倉城,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話,接下來就會開始在河北一帶開挖新的運河了,現在在黃河以南挖的通濟渠,邗溝,山陽瀆這些河道,說白了都是沿用舊河道,還不算太傷民力,可是河北那裏從幽州到黃河,可是有幾千裏路,自古以來都沒有成形的運河,這個完全需要他現挖,又怎麽可能不耗盡民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