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8章 李密千裏來相會(第3/3頁)

楊玄感嘆了一口氣,道:“馮盎的話說得很清楚,他只能割據一方,卻不能助我們征伐天下,因為嶺南地廣人稀,無論是軍事還是生產,都非常落後,而且氣候與中原殊異,自保都勉強,不要說進圖中原了,所以他最多是觀望,不可能幫忙。”

李密也跟著一聲嘆息:“此人說話做事光明磊落,值得敬佩,如果有機會,小弟願意和此人深交。”

楊玄感哈哈一笑:“會有機會的,以後愚兄和家父都可以幫賢弟引見。對了,你在蜀中看得如何?”

李密搖了搖頭:“小弟這次可是效仿諸葛武候當年,足跡踏遍兩川大地,現在對那裏的關山要隘,風土人情已經是了如指掌。大哥,你是沒見過,那蜀道之難,真的是超乎想象,劍閣只要一守,任他關中十萬雄兵,也休想進川一步。”

楊玄感搖了搖頭:“賢弟,路可是不止一條,當年三國時鄧艾滅蜀可就是走的陰平小道。”

李密笑道:“什麽小道啊,七百裏陰平古道,我在入川的路上可是特意走了一遍,一路要過陰平橋、木門道、唐家河,最後翻越摩天嶺,從高崖上縋下,就能直插蜀中的要隘江油關。端地是險峻異常,敵軍只要派個幾千兵馬守在摩天嶺下,就完全可以讓偷渡部隊有來無回。”

楊玄感聽得入神,忙道:“也就是說以賢弟看來,現在再想有人走陰平古道入蜀是不可能的事了?”

李密點了點頭:“有了鄧艾的這個先例,想必守蜀的人以後都會在這裏派一些兵力進行防範,不會再象當年的蜀軍那樣措手不及。依小弟看,只要守住劍閣和江油關,基本上就排除了從北部關中進入蜀中的可能,想要入蜀,只怕得溯長江而上才行。”

楊玄感喃喃地念叨了兩聲長江,道:“你說的是古代兵書上說的外水和內水這兩條支流吧。”

長江上遊發源於青藏高原,在四川這段有多條支流,其中以涪江為內水,岷江為外水。歷史上東晉大將朱齡石伐蜀時,就是同時兵出內水和外水,以疑兵出內水,而大軍則出外水,一戰而平定蜀地。

李密道:“大哥既然熟讀兵書,當知東晉朱齡石伐蜀之事,但是內水外水都是在巴郡奉節一帶的三峽匯入長江,一旦守不住三峽,則蜀中門戶大開,敵軍可以從容選擇是從外水還是從內水進軍,蜀中就非常被動了,所以欲守蜀中,必守三峽,這是小弟的領悟,一旦三峽穩固,再加上北扼劍閣,蜀中就可形成割據。”

楊玄感點了點頭,道:“那麽依賢弟看來,此處易守難攻,極易形成割據,有沒有什麽世家大族,在此地勢力龐大,可供結交的?亂世之際,萬一爭奪不利,也好有個退處。”

李密長嘆一聲,道:“都怪那蜀王楊秀,圖謀不軌,他當年先是因為想要培植自己的勢力,大肆地清洗和排擠蜀中本土的家族,而等到他事敗後,趙仲卿這個狠人又是在蜀中殺得人頭滾滾,為官的本地人十有八九都被滅族,現在川中已經沒有足夠強大的世家大族了。”

李密看了一眼楊玄感,繼續道:“更可悲的是,蜀人經歷了這樣的屠殺和清洗,由於領頭的大家族幾乎全部被打擊掉,剩下的普通蜀人都如同一盤散沙,沒了領導,也無法形成串聯,更是沒了跟朝廷對抗的勇氣。”

“大哥,在可以預期的二三十年內,蜀中是不會有本土勢力敢於挺身而出,一呼百應地形成割據的,以小弟看來,雖然以前有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安蜀未安的說法,但是在我朝,這點行不通,蜀地若想出現割據勢力,除非是外軍入川。”

楊玄感聽得心中一動,道:“蜀地現在的民風如何?拋開本土大族不說,只說蜀人,如果我們將來退入這蜀中,想要就地招兵買馬,先求自保,再進圖中原,可有勝算?”

李密搖了搖頭,道:“蜀地缺乏戰馬,蜀人普遍身材矮小,又因為沒有邊患,長期不經戰陣,即使大哥能占據蜀地,就地招募士兵,在錢糧上問題不大,因為蜀地出產極多,無論是蜀錦還是茶葉貿易都能賺來許多銀錢,成都平原也是上上的肥沃土地,但蜀兵實在是不能指望。”

李密想到了自己入川的經歷後,又長嘆一聲,道:“而且進了蜀中以後,不知為何,整個人會生出一種惰性,就是小弟入川不到半年,也在那個溫暖、富足、封閉的蜀地裏不願意自拔了,若不是聽說了大哥要被任命為宋州刺史的消息,猛然一驚才全速從川中趕往洛陽,只怕現在小弟還在那川中的溫柔鄉呢。”

楊玄感一臉的壞笑,看著李密那張有些疲憊,眼窩深陷的臉,道:“都說蜀中出美女,一個個雪白水靈的,你這半年可是累壞了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