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4章 改革府兵制(第2/3頁)

楊玄感回過了神來,連忙道:“對對對,這才是首要之事,這章仇太翼頂天了也就是個江湖術士罷了,這遷都大事什麽時候能由他,而不是父親您這位當朝宰相所決定了?”

楊素苦笑兩聲,道:“那章仇太翼向皇上進言,說是大興所在的雍州,是破木之沖,而皇上又是木命,如果繼續以大興為都城,會招致災難。”

“這一段以來大興的街市上又流行著童謠,說是修治洛陽還晉家。皇上在最早是被封為晉王的,正好又應了這童謠,所以皇上就決定要遷都洛陽。”

楊玄感聽得目瞪口呆,他咽了一口唾沫,道:“就因為一個可笑的童謠嗎?明眼人都知道這種童謠都是野心家的道具罷了,孩兒敢百分之百地肯定那是王世充這家夥在搞鬼,雖然孩兒現在還不知道他的用意,可是皇上應該也知道王世充和章仇太翼的關系啊,他就想不到這一點?”

楊素擺了擺手:“你可能有點低估皇上了,他虛偽、好色不假,但絕對不笨,更不會相信任何人,你說就連為父率軍出征他都不忘要那王世充在暗中監視,又怎麽可能去相信王世充的師父所說的話呢?”

楊玄感不解地問道:“那他怎麽就不開朝會,也不跟您這樣的重臣商量一下,一下子就決定了遷都這樣的大事呢?這可是要動國之根本的啊。遠的不說,就說百年前的北魏,就是因為把都城從晉北平城遷到了洛陽,才釀成了六鎮官兵大起事,幾乎毀掉了整個國家啊。”

楊素笑了笑:“你說的還真是沒錯,皇上想的恐怕真就是這個動搖國之根本。”

楊玄感微微一愣,道:“這又作何解釋?”

楊素正色道:“你要知道,先皇為何要定都在大興?”

楊玄感突然省過了神來,道:“玄感明白了,那是因為最早跟隨宇文泰入關中的前北魏六鎮將士,也就是所謂的關隴軍功貴族,這百余年來都是世代居住於關中,關系盤根錯節。”

“而且當年柱國家族都是可以有合法的私兵部曲,就是現在家奴也都不少。這些人如果聯合起來對皇上發難,那可真是變生肘腋,連反應的時間也很少了。”

楊素滿意地點了點頭,道:“正是如此,從西魏到北周,再到我大隋,前後已近百年,關隴軍功貴族又是以胡人為主,強橫好戰,真要是翻臉動起手來,光靠番上的這些外地府兵還真不一定能鎮得住。”

“所以即使以先皇的威望,也從不敢和整個關隴軍功貴族為敵,而是采取拉攏多數,打擊少數的策略。”

楊玄感笑道:“可能皇上是以為上次在大興城外作亂的那些人是對他心懷的滿或者是想篡權奪位的關隴貴族所為,甚至連長孫晟上次在那場變亂中按兵不動的表現也會讓他以為是那個幕後黑手的同夥。”

“如果再碰到這種事,到時候番上的府兵作壁上觀,而作亂的反賊們再攻打大興,只憑那皇宮的數千守衛怕是寡不敵眾呢。”

楊素道:“是啊,就是這回事,在大興城內外住了近百年的這些關隴貴族,有些在府裏挖的地道都能通到城外,比如李密家的那個密室不就是通到了城外的渭水河底嗎?要是這些人作亂,連攻城都不必了,直接就從百官坊裏發難。你若是皇上,能不害怕嗎?”

楊玄感吐了吐舌頭,道:“我可不怕,因為我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皇上在奪東宮和登上皇位的過程中做了太多見不得人的事,也得罪了太多的人,這恐怕才是他真正想迫不及待地逃離大興的原因吧。”

楊素站起身來,在房內走了幾步,道:“是啊,而且皇上本就是個大才子,一向喜歡吟詩作對,賣弄,骨子裏並不喜歡那些騎馬沖殺的武人。他之所以親近宇文述這樣的人,是為求自保的不得已之舉。如果為父所料不錯的話,他以後應該會重用山東的士族文人。”

楊玄感吃了一驚,不信地搖了搖頭,道:“怎麽會這樣?這次平定楊諒也是靠的關隴集團的這些軍功貴族,他可以不喜歡,但也不可能一腳踢開吧,再說了,父親您不是說過他想征戰四方,成就霸業嗎?又怎麽可能只用文人?”

楊素負手於背後,微微一笑,道:“因為皇上的骨子裏是尊崇千百年來我們漢族的那種貴族範兒的,在他眼裏,只有五姓七家這樣的漢族世家大族才是真正的貴族,才是真正可以和他一起治理天下的,而那些低賤野蠻的胡人蠻夷,遲早會給一腳踢開。”

“宇文述這樣跟他結了兒女親家的就算了,反正也就是個例,但以後由胡人掌兵,出鎮一方的情況恐怕將不復存在,這恐怕才是皇上遷都洛陽的真正原因之所在。”

楊玄感先是聽得連連點頭,突然又覺得有點不對,開口道:“可是關中是形勝之地,如果有天子在,也許可以鎮住一些不安定分子,要是天子不在了,守關中的這些關隴軍功貴族們如果想割據自立,不也很容易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