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0章 漢王軍議(二)(第2/3頁)

“如果楊廣害死了皇上,那現在他一定是在做登位的事,要把朝廷的人事控制在自己手裏,雖然有楊素幫他,但短期內根本無法調集天下的軍隊,這也是他只派了屈突通來假傳聖旨,而不敢打大王手下兵馬的主意!”

蕭摩訶身邊的大將余公理恍然大悟道:“噢,原來是這樣,想兵不血刃地就害大王,實在是狼子野心。”

在一邊半天沒有說話的裴文安突然站了出來,對著楊諒朗聲說道:“大王,就算楊廣現在登上了皇位,他的精力也在安撫人心、控制朝政上,根本無力調集天下的大軍來行征伐之事。”

“當年尉遲迥起兵時,皇上已經牢固掌控了多年的朝政,即使如此,要調集天下兵馬雲集關中,也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皇上都做不到的事,楊廣更做不到!”

“而我們現在的情況比當年尉遲迥要有利得多,且不說滅陳之後天下承平已久,精兵銳卒盡在大王手下,就是現在的關中,京城附近也不過只有番上的右屯衛部隊,加上驍果也不過五六萬人。”

“若是我們起兵突襲,先用忠於大王的那幾萬劍客俠士組成輕兵部隊,一舉攻下黃河上的渡口蒲州,然後大軍跟進,全軍進入關中,則天下大勢一戰可定矣!而且我早已經在蒲州有了布置,拿下蒲州,易如反掌!”

楊諒猛地一拍大腿,大叫一聲:“好計!就這麽辦!”說著抽出了身後案邊架子上的一把寶劍,一下子砍掉了那個木案的一個角。

楊諒的神色中充滿了威嚴,環顧下面的臣子們,道:“傳我命令,先將皇甫誕這個奸賊收押進大牢,嚴加看管,各位將軍回歸所部,限十天之內全軍集結於晉陽,王參軍負責這晉陽城內先頭部隊的武器軍械,會同總管府兵曹裴文安,五天之內就必須起兵出發!”

裴文安的笑聲中充滿了自信:“晉陽之兵今天晚上就可以出發,五天之內,一定攻下蒲州!”

大興宮內的兩儀殿上,楊廣身穿一身白色的斬榱(音崔)重孝之服,一臉陰沉地看著台階下同樣一身白衣的屈突通。

中國自從周代開始,就對喪葬的禮儀作了嚴格的規定,自秦漢以來,上至天子,下至平民,莫不是按照《儀禮》中的《喪服》篇來完成這一套程序,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喪服和送葬的制度。

本來按照古制,子對父或者諸候對天子的服喪,都需要守孝三年,稱為丁憂,楊玄感為母守喪就是嚴格按照這一規定。

但漢文帝改革了這一制度,遺命天子的國喪失既葬除服就可,不能為一人的葬禮荒廢國事,這一規定也被後世的歷代君王所遵守。

但是這次楊堅還沒有出殯,因此楊廣作為皇位的繼承人,和楊堅還活著的嫡長子(楊勇已死),就必須嚴格按照古法的規定進行穿戴。

中國古代以西方為白虎,西方也是刑天殺神的所在,因此代表了西方的白色也象征了枯萎,生命消退的含義,喪服的顏色也是以這種白色為主。

喪服分為五種,根據與死者不同的程度,嚴格執行。

第一等是最重的孝服,稱為斬榱,就是現在楊廣穿的這身,適用於子對父,嫁後回故回家的女兒對父親,嫡長孫對祖父,妻妾對夫,父對嫡長子(這一條秦漢以後漸漸不再流行)。

全套斬榱裳裏,榱為麻質喪服上衣,裳為下衣,斬是指不加縫緝的意思,這套喪服需要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都不縫邊,簡陋粗惡,用來表示哀痛之深。一般情況下,由於這麻布穿在身上太難受,因此往往裏面還要穿白色的喪衣,所以有披麻戴孝的說法。

除了這身斬榱裳外,還要系名為苴絰(音居諜)的粗麻布頭帶和腰帶,拿一條齊胸高的哭喪杖,以表明“孝子喪親,哭泣無數,服勤三年,身病體弱,以杖扶病也”,腳上還要穿一雙粗陋的菅草編制的草鞋,名為菅屨。

第二等稍次一些的喪服,稱為齊榱,還分為四個等級,從三年到三個月不等,一般適用於兒子和未嫁之女對母親,夫為妻,嫡親孫子為祖父,親兄弟之間等等。

上回楊玄感為母服喪就是用的這套禮儀,本來楊素還在,楊玄感只要服喪一年就可以了,但楊家尚孝,楊玄感和鄭氏感情又深,因此主動地以齊榱服守了二十七個月的丁憂期。

齊榱的衣服跟斬榱相比大同小異,也是粗麻制成,但比起斬榱衣的材料略精細一些,而且衣服的邊也要縫起來,看起來略顯得齊整,此外哭喪杖,衣帶頭帶,草鞋的選材也跟斬榱略有不同。

第三等就是更次於齊榱一等的喪服了,名叫大功,適用於堂兄弟間,嫡親姐妹,女兒,嫡親長孫外的其他孫子對祖父,孫女對祖父等。穿的喪服是熟麻布、布帶、繩履,服喪的時間也縮短到了九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