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5章 帝王無錯(第2/3頁)

楊堅冷冷地說道:“朕管不住他們的嘴,但至少能讓罵朕的人不能入朝為官,朕一年四季常服不過八套,節衣縮食,這二十年皇帝當得比平民百姓還要辛苦,不是養著一幫白眼狼吃飽了飯來罵朕的,你以為朕不知道他們成天說朕不讀書嗎?朕就是不讀書了,以後也不會讓他們讀了幾本破書就能來當官,哼!”

獨孤伽羅搖了搖頭:“皇上,此事還是三思而行,治理國家畢竟還是需要人才。你這樣絕了士子們求官之路,那以後國家的治理就會出問題的。”

楊堅的嘴角勾了勾:“天下之大,兩條腿的馬不好找,兩條腿想做官的人還怕找不到嗎?別說是入朝為官,就是到那些有開府權限的將軍們那裏當幕僚的,也不乏能人,沖著榮華富貴,誰又可能拒絕?以後做官就靠著重臣們推薦好了,讓他們先給朕把把關,那些廢話多的就給他們當門客吧,朕是用不起這樣的人。”

獨孤伽羅知道楊堅認準的事情,十頭牛也拉不回來,再勸也是無用,只能嘆了口氣,輕聲道:“臣妾明白。只是那史萬歲之死,還是得詔告天下,陛下請盡快宣內史侍郎薛道衡來,把這道詔書擬好,公之於世。”

楊堅嘆了口氣:“薛道衡的筆杆子但願能把這次的事情圓過去。唉,寫詔書可以靠薛道衡,打仗以後朕又能靠誰呢?”

王世充坐在逍遙樓上,微微地閉著眼,聽著身邊的裴世矩背誦著今天早晨剛剛發布的處死史萬歲的詔書:

柱國、太平公萬歲,拔擢委任,每總戎機。往以南寧逆亂,令其出討。而昆州刺史爨玩包藏逆心,為民興患。朕備有成敕,令將入朝。萬歲乃多受金銀,違敕令住,致爨玩尋為反逆,更勞師旅,方始平定。所司檢校,罪合極刑,舍過念功,恕其性命,年月未久,即復本官。近復總戎,進討蕃裔。突厥達頭可汗領其兇眾,欲相拒抗,既見軍威,便即奔退,兵不血刃,賊徒瓦解。如此稱捷,國家盛事,朕欲成其勛庸,復加褒賞。而萬歲、定和通簿之日,乃懷奸詐,妄稱逆面交兵,不以實陳,懷反覆之方,弄國家之法。若竭誠立節,心無虛罔者,乃為良將,至如萬歲,懷詐要功,便是國賊,朝憲難虧,不可再舍。

王世充聽完裴世矩背完這道詔書,只剩下一聲嘆息,喃喃地說道:“想不到史元帥為將士請命,最後還落了個國賊的下場,唉。”

裴世矩的眉頭皺了皺:“這次陛下的做法實在讓人能以捉摸,薛道衡的文才固然絕世,這詔書寫得也可稱華麗,但仍然難服人心。今天早晨看榜的那些太學生和國子監生,博士們也都是議論紛紛,為史萬歲鳴不平啊。”

王世充睜開了眼,坐起身子:“弘大,只怕太學和國子學也保不住了,據我打聽的消息,皇上有意廢天下的學校,這些想當官的讀書人,以後只怕都得托關系找人推薦啦。”

裴世矩點了點頭:“我也聽到這個傳聞了,本想找你求證一下,既然你這樣說,那應該是錯不了啦。這應該還是廢太子的余波,皇上現在無論是對軍權還是對輿論都非常敏感,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能觸他的黴頭。”

王世充微微一笑:“弘大,現在的京城乃是是非之地,不是什麽好地方,你我還是想辦法出任在外,過了這陣風頭的好。依我看這太子爭奪戰還沒有這麽快地塵埃落定,你我還是置身事外的好。”

裴世矩微微一愣:“晉王不是已經入主東宮了嗎?還能有什麽變數?”

王世充正色道:“皇上是不會讓晉王就這麽一家獨大,把持朝政的,如果他真的有心交權,就不會留著楊勇了,他不殺楊勇,也沒有把高仆射貶官外地,就是留了一招伏筆,一旦覺察到我們的新太子有不合適的地方,不排除把楊勇和高仆射重新放出來的可能。”

裴世矩眉頭一皺:“確實如此,只是楊勇已經被廢,還可能重回東宮嗎?”

王世充笑著搖了搖頭:“一切皆有可能,再說了,除了楊勇之外,還有蜀王和漢王這兩位呢,晉王可以奪了楊勇的太子之位,這兩位難道就一點想法也沒有嗎?只怕接下來,太子還會為了鞏固自己的東宮之位,與這兩位王爺有一陣激烈的搏殺,就是楊勇,也還是有死灰復燃的可能。”

裴世矩點了點頭:“他們鬥來鬥去的,與我並沒有什麽關系,我也想通了,你說得對,現在這裏是是非之地,早點離開的好,前天我就上書皇上,請求長駐西域,已經得到了批準啦,明天一早,我就會走,今天來這裏,也算是跟你辭行的。”

王世充並不意外,但還是嘆了口氣:“與君一別,不知道這回要分開多久才能再見。”

裴世矩哈哈一笑,目光看向了樓外的風景:“多則三年,少則兩年,一定會回來的。那時候大興城的形勢也應該穩定下來了,你我兄弟也可以攜手做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