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9章 幽州長史(第2/3頁)

王世充長嘆一聲:“皇上果然是厲害,知進退,通人心,又有高仆射這樣的重臣輔佐,這才有了大隋的如日中天啊。”

紅拂點了點頭:“高仆射本人自然是宰輔之材,但他的出身地位也決定了只有他才能到這個位置,高仆射的先祖在北魏年間從遼東遷移到渤海,與北齊皇族的高室並無血緣關系,雖然他的祖父輩開始就在北魏為官,但也只是州郡一級的中下層官員,並非高官顯貴,所以高仆射這樣的中等世家,是不希望五姓七望這樣的超級世家永遠壓在他們頭上的,這也是他和皇上能君臣一心,利用開國之初人心思定,民眾渴望國家強大與和平的心態,推行這種改革的最主要原因。”

王世充冷笑道:“越國公也是這樣的吧,雖然是弘農楊氏的後人,但並非顯貴,雖說能和鄭氏聯姻,但也並非超級世家,這也是皇上重用他的原因。紅拂姑娘,你也是越國公手下情報組織的首領,皇上也應該知道你們家情報組織的存在。”

紅拂微微一笑:“正是如此,但我們兩家的情報組織從不針對皇上,大臣之間有些爭鬥,正好符合皇上的利益,他寧可重臣互掐,也不願意這些人團結在一起,鐵板一塊來威脅君權,高仆射雖然一直是尚書左仆射,但先後也有蘇威和越國公任右仆射與他分權,就是此理。王世充,跟你說了這麽多,你應該了解了皇上對於大臣和世家間擁有自己的力量與情報網絡的態度了吧,簡單說就是一句話,不影響君權,不謀反的情況下,皇上是默許這些組織存在的。”

王世充點了點頭:“所以即使這些世家之間聯姻,通婚,皇上也不過問是吧。可是你說的我還是有些不太相信,堂堂的北齊宗室之女,又怎麽會給高仆射訓練成了間諜呢?世家訓練普通的百姓當殺手,當刺客,當間諜,這點我信,可要說北齊皇室之女也是間諜,這個玩笑開得有點大了吧。”

紅拂微微一笑,嘴邊再次現出一個美麗的小酒窩:“王世充,你難道不知道高勱家的往事嗎?如果不作這種交易,只怕二十五年前北齊滅國的時候,高勱家就給滿門抄斬了,還用等到今天?”

王世充對於北齊的往事不是太了解,甚至於模糊印象中,姓高的高熲和建立北齊的高歡是不是遠親,都不甚了了,聽到這裏時,心中一動,問道:“能說得詳細點嗎?我對北齊的皇族不是太清楚。”

紅拂點了點頭:“北齊的創立者是神武皇帝高歡,他的先祖是渤海高氏,祖籍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六世祖高隱曾經做過晉朝的太守,五胡入主中原的時候,高歡連續三代的祖先投降了慕容氏的燕國,三代在燕國為官,後來北魏拓跋氏(後改為漢名元氏)興起,燕國滅亡,高歡的曾祖父高湖降附於北魏,一直到高歡的祖父高謐的時候,因為犯法而被舉家流放到當時北魏防禦草原上的柔然汗國的六鎮之一,懷朔鎮。由於高家三代都與世代鎮守六鎮的鮮卑族軍人混居,所以高歡雖然是漢人,卻也早已經鮮卑化,從小學的不是詩詞歌賦,而是象胡人一樣的學習騎射和兵法,練就了一身好武藝,甚至還取了個鮮卑名字賀六渾。到了北魏末年,由於北魏的皇族上層醉心於漢化,上至皇帝,下至大臣,無不以拋棄自己的鮮卑傳統,全盤漢化為榮,甚至皇帝拓跋氏帶著把名字改成了元氏,而另一方面,廣大的鮮卑族普通士兵卻長年鎮守北方邊關,世世代代喝風吃沙子,地位低下,原來六鎮精兵都以參軍為榮,到了此時去六鎮已經成了流放犯人的手段,象高歡的祖父就是因為犯事才被流放此地,而且世代不能遷移。積累了百年的怒火終於在北魏末年爆發,這就是六鎮官兵大起義,這場起義摧毀了整個北魏,最後軍權旁落到在鎮壓起義中嶄露頭角,把握了北魏軍政大權的高歡和宇文泰二人手中。高歡和宇文泰這對絕世雙雄,各自擁立了一個元氏傀儡皇帝,分別定都洛陽和長安,北魏也分裂成東西兩魏,來回反復打了幾十年也沒有消滅對手,直到高歡和宇文泰死時,這二位也沒有黃袍加身,而是分別作為東魏和西魏的大權臣離開了人世,篡位之事,留給了二人的兒子來完成,這就是北齊和北周的來歷。”

王世充對於北齊和北周的歷史還是比較熟悉的,聽到這裏點了點頭:“那高勱的父親高嶽,是北齊的清河王,高歡的堂弟,參與了幾乎高歡起家的每一場戰役,在高歡死時也成為托孤四重臣之首,可謂位高權重。與那位北周的大權臣,野心勃勃,連廢三個皇帝的宇文護不同,這位高嶽可是忠心耿耿,沒有謀反之心,連昏君高洋讓他喝毒酒自殺,他都沒有反抗,所以也為自己的兒子高勱搏得了足夠的同情,積累了足夠的人望,到了高勱的時候,又恢復了樂安王的爵位,成為尚書右仆射的重臣。只是北齊滅亡後,高勱在北周被閑職,掛了個儀同的職務,一直到入隋之後才外放刺史,你說沒了高熲他家早就完了,這又是什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