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4章 東北小強高句麗(一)(第2/2頁)

由於朝鮮四郡地廣人稀,大批的小部落存在於高山峻嶺或是茫茫草原中,過著漁獵或者是遊牧的生活,很難象普通的農耕式漢族區域那樣進行管理。

加之朝鮮離漢朝的中心區域太遠,因此只能采用類似隋朝對嶺南地區的統治方式,即羈縻制度,漢朝官民只居住在郡縣的城池中,而城外廣大的區域則通過對當地的部落首領許以官職,實施間接的管理,所以漢朝對朝鮮四郡的統治力,是非常薄弱的。

在衛氏朝鮮之北還有一個國家叫扶余國,建立於中國的戰國末期,西接鮮卑,南臨朝鮮,國人是《論語》裏說的東邊九夷中的鳧臾人,看到衛氏朝鮮滅國的慘狀後,嚇得主動向漢朝進貢,才躲過了一劫。

扶余國傳到第三任君主以後,由於沒有兒子,王位讓給了他的弟弟解於婁,結果有個叫高豆莫的人,是在扶余國避難多年的前萁子朝鮮王族後裔,一看到機會來了,便起兵與之相爭,最終趕走了解於婁,占了扶余國的一大塊地盤,稱為卒本扶余,而原扶余國的宰相在剩下的國土上建立了北扶余國。

至於鬥敗了的解於婁則一路向東逃,一直逃到今天朝鮮東海岸處的迦葉原,建立了東扶余國。

西漢中後期的時候,東扶余國金蛙王有個庶子叫朱蒙,因為在國內不受待見,便向南跑到了屬於卒本扶余的玄菟郡高句驪縣一帶,娶了卒本扶余末代國王的女兒,成功地兼並了老丈人的國家,並在這裏慢慢地發展。

朱蒙用了包括比箭賭地盤在內的各種手段,恩威並施,吞並了一大堆周圍還處於原始部落階段的小部落,漸漸地發展壯大起來,最後正式在原卒本扶余的故地建立了高句麗國,名義上仍歸玄菟郡所管轄。

朱蒙早先在東扶余國的時候有老婆禮氏和兒子類利,他跑出國時並沒有帶著老婆孩子,後來在高句麗又娶了原卒本夫余國國君的女兒,生了兩個兒子沸流與溫祚。

等到朱蒙後來發達了,成了一國之君後,原來在東扶余國的老婆孩子也被他接了回來,類利被立為太子,而另兩個兒子知道以後在高句麗沒有自己的容身之處,就帶著自己的部眾一路向南,跑到漢江一帶。

朱蒙的小兒子溫祚最後建立了百濟,並順便把兩百年前萁子朝鮮的那個殘余馬韓國給吞並了,因此從血緣上來說,百濟和高句麗可以說是同根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