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大業(第5/7頁)

“那又如何?”葛道人先是錯愕,後是恍然道,“魏武帝認為那座山就是天師藏道的名山嗎?”

李八百仍是笑個不停,連連點頭道:“不錯,不錯,正是如此。魏武帝當時以為尋到如意之地,立即命手下尋找如意,甚至為此鏟平名山,擴建北城,將整座名山都納入城中。折騰數年,卻連如意的影子都沒有見到,你們說好笑不好笑?”

眾人面面相覷,感覺此事匪夷所思,但仔細想想,卻又大有可能。

魏武帝英明神武不假,但英明神武之人也會犯錯,而且犯的錯誤後果往往更加嚴重,甚至愚蠢。

自古以來,莫不如是。

李八百笑吟吟又道:“鄴城始建於齊桓公時,本是個小城,可經魏武帝這麽一搞,竟成規模。可民眾當然奇怪,不知道魏武帝勞民傷財為了什麽。魏武帝想必是覺得此事不好交代,就和謀士荀攸商量此事。虧得荀攸臉皮夠厚,竟想出一個謊言,說什麽魏武帝是夜宿鄴城,半夜見金光由地而起,掘得銅雀一只。古時候大舜的母親夢見玉雀入懷而生舜,今魏武帝得銅雀,也是吉祥之兆,當立鄴為都,建銅雀台紀念。百姓振奮,卻不知道這根本是個謊言。魏武帝卻是大喜,命荀攸著手此事,荀攸於是又建銅雀台在名山之上,卻仍不死心,暗中不知挖地多少丈,還在秘密尋找如意的秘密,深信如意就在鄴城之內。”

慕容晚晴秀眸圓睜,滿是不可思議的神色。

她當然也知道銅雀台的典故,可從未想鄴城興建、銅雀台的建立會有這種內情。乍聽不可思議,可李八百說得有鼻子有眼,因果清晰,讓她怎能不信?

“更好笑的事情是在後面。銅崔台雖建立了,可魏武帝根本沒心思立什麽銅雀,只一心尋找如意的秘密。後來掘地規模變大,又建金虎、冰井兩台,實在是欲蓋彌彰。而東吳孫權也知道這秘密,在江南也拼命地尋找,一日突傳出消息,吳國在金陵旁的紫金山掘地挖出一銅匣,內有一白色如意。”

葛道人接道:“不錯,史書曾記載過此事。不過都說那是秦始皇傳下來的東西,那時候那東西還沒有名字,都說秦始皇看出金陵本有天子之氣,才用那物鎮住王氣。”

“這麽說,如意是被孫權所得了?”帛道人皺眉道。

李八百笑得前仰後合,擺手道:“這不過是孫權放出的煙霧罷了,那不過是個假貨。一個人沒什麽目的,怎麽會去掘山?他欲蓋彌彰,不過借此警告曹操,他吳國有如意在手,讓魏武帝小心。之後,魏武帝和孫權之間因為這事勾心鬥角,不知道起了多少風浪。”

眾人瞠目結舌,想著這其中的錯綜復雜,感慨萬千。

只有孫思邈立在那裏,臉上又有了滄桑之意。

這些內情,他是不是早就知道?

當初他和冉刻求提及此事時,臉上不也是這種表情?

李八百越說越開心,竟有少見的振奮:“晉室南渡後,後趙國石虎占據了鄴城,畫蛇添足地在銅雀台上多加了一只銅雀,以為神靈庇佑,能保佑他找到如意。這秘密一直極其隱秘地流傳在廟堂上,隨後冉魏、前燕、東魏先後占據鄴城,直到齊國,亦是立都在鄴城。世人都說鄴城有王者之氣,因此這麽多人建都於此,卻根本不知道事情的源頭不過是因為天公將軍說過的一句話。那些人更沒有想到,名山不是名山,而是指昆侖,你們說這世上還有這麽好笑的事情嗎?”

他說到這裏,已然捧腹,笑得淚水似乎都要流了出來。

眾人中卻沒有一個發笑,聞此隱秘,倒覺得人性之悲莫過於此。

李八百狂笑中,終將如意源頭說得清楚明澈。

慕容晚晴被這段秘辛吸引,聽後唏噓中也不由怦然心動。

李八百說的雖然神秘,可合情合理,有根有據,讓人不能不信。

人之將死,並言也善。張角臨死所言當然是真心所言。

原來世上真有如意,原來如意是從張角那時開始流傳於世,民間廟堂雖有如意,但那真具神通的如意根據張角所言,是在天師手上。

天師張陵死斫,將《金篆玉函》和一生所學封在昆侖,那如意呢?也可能所在昆侖。

但世人當初不知名山是指昆侖,因此引發了無數的猜想,就算魏武帝那種人雄,也難免卷入其中,苦苦追尋如意的下落。

可寇謙之、孫思邈、李八百,甚至那黑衣人,他們怎麽知道名山就是昆侖?

疑問歸疑問,毫無疑問的是,見過天師秘藏的人可能就見過如意。

孫思邈入昆侖十三年,從張陵遺留秘藏中學藝,那如意可能就落在孫思邈的手上。

怪不得李八百一直苦苦追蹤孫思邈索要如意,就是因為他早知道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