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故宮大修(第3/5頁)

王魯湘:說到這一點,又碰到一個爭纏不休的問題了,就是作為博物院,故宮應當以開放為主;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應當以保護為主。二者間會不會有一些矛盾?

晉宏逵:如果處理不好肯定會產生矛盾,但處理好了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故宮首先是一個世界文化遺產,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保護它的前提下進行的,而收藏、教育、展示、宣傳等等,都是一個博物館應有的功能,這些功能和我們的保護功能矛盾嗎?沒有什麽根本矛盾。

王魯湘:有人提出一個兩全的辦法,就是地面上的所有建築,我們只恢復到它原來作為宮廷的那種功能;皇室的收藏,以及博物院成立以後從社會上征集來的文物,我們另外建一個故宮文物陳列館,可以把它轉到地下,故宮這次大修,以及遠景規劃中有沒有考慮過這個方案?

晉宏逵:曾經考慮過地下博物館展廳的方案,但國家有關部門主持的多次專業論證都沒批準,所以這個思路我們現在不準備再采納了。

王魯湘:是什麽原因呢?因為地底下不能動嗎?

晉宏逵:國家對在紫禁城地下進行建設活動還是有一些疑慮,比較慎重。我覺得,提出這個方案的人,對故宮了解得還不夠透徹。故宮這麽多殿堂,並不是都有人住,有很多是當時的庫房。其實根本沒有必要給皇家留那麽多庫房,恢復庫房有什麽意義?那它完全可以作為文物庫房來存在了。還有,從1911年到現在也90多年了,作為博物館的這90多年,有很多殿堂已經被改造了,恢復原貌是不可能的,這些地方是可以作為展室使用的。我們的解決方案是什麽呢,我剛才講要合理布置它的功能。它的展示功能有三種類型,一個類型就是大家期望看到的宮廷原狀,我們叫做原狀陳列。這種陳列向大家展示的實際上是三類東西,一類是宮殿建築本身,一類是150萬件藏品,再一類是靠這兩類文物組合而成的宮廷歷史原貌。我覺得這是故宮最有特色的部分,也是最吸引人的部分。我們常說,故宮文物不能出宮展覽,因為它離開這個環境就變成一個簡單的物了,就看不到它的文化背景了。從有故宮博物院以來,老先生們在這方面就做了很多工作。但抗戰時的文物南遷,肯定對文物原來所在的位置有所擾動,要完全按歷史真實把它展示出來,要做很多工作。

王魯湘:要做朱家晉這些老先生做的工作對吧。太和殿裏頭大家看到的龍椅都是朱先生復員的。

晉宏逵:原狀陳列是故宮博物院很吸引人的一部分。第二個類型我們叫原狀式陳列,多了一個式字,什麽意思呢?就是歷史档案資料不充足,不知道這間房到底什麽樣子了,陳設档案不太清楚了,或者裏邊東西物資不夠豐富了,你讓大家看什麽呢?這種情況下,我們就保持房間原有的狀態,在裏面增添一些藝術品,像我們現在的珍寶館、寧壽宮,就是用這種思路布置的,原狀一點不要擾動,不進行展室改造,但在裏面增加若幹展櫃,增加一些藝術品。第三個就是文物陳列,即一般文物的陳列。現在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要和大修工程同步進行展室的規劃和建設。

王魯湘:比如說,故宮經常和國外進行一些重要的互展交流,那就需要通用的展室吧。

晉宏逵:剛才我講的第三類展室就是這種展室,這種展室也要突出故宮特色,讓展品和它的環境同步,達到一種可以欣賞的程度,並非改造成一個現代化展室就完了。像現在的午門展廳就是這類展廳。在午門展廳,我們離開原來的墻、柱,又專門重新搞了一個穩定的結構,在原來的結構和原來的地面之間都做了充分的隔離。而且我們做了玻璃頂子,在裏面看展覽的時候一擡頭就可以看到原有的彩畫。

午門展廳內景

王魯湘:那些柱礎也都在玻璃裏面。

晉宏逵:這個展廳建成以後,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的辦事處,給我們頒發了一個文化遺產保護創新獎。

王魯湘:這個方法倒是啟發了我。現在很多人遺憾的是太和殿進不去,如果我們在太和殿裏頭做一個內玻璃套,人在玻璃套裏走,裏面的東西全看到,又完全觸摸不到文物,多好啊。

晉宏逵:我們還沒有那麽大膽。太和殿畢竟太特殊了,那是一個象征性的東西,我們不準備作為展室來開放,它只能是以保護為主。它那種2尺2的金磚,我不知道現在還能不能燒得成,所以絕對不能再有任何踐踏了。總之,展室建設和大修工程是同步進行的,這也是我們這次大修要完成的一個任務。再一個事兒,就是故宮的各種配套服務設施。冬天不能太冷,夏天不能太熱,這些設施得有吧,廁所也得有吧。故宮從有博物館以來,陸陸續續添設了11種管線,包括水、暖、電等。但這11種管線的安排非常影響故宮的形象,這些情況我們想把它改變。所以我們這次大修,是一次整體維修,為了完成整體大修的任務,我們首先按照文物保護的要求,制定了文物保護的總體規劃,已經經過了國務院授權和國家文物局的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