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寂寞將星

上一節講到,三十六歲的馬超在潼關大戰曹操,不幸戰敗,從此離開關中平原上的家鄉,開始了在異鄉不斷漂泊流離的後半生。縱觀馬超十一年的後半生,主題就兩個字,“報仇”。那麽為何他後半生一心想到的就是報仇?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報仇兩部曲,經受了哪些艱難和挫折?最後這位叱咤風雲的名將,又在蜀漢度過了怎樣的寂寞余生呢?

先說第一個問題——為何馬超後半生一心想到的就是報仇。原因就在於,曹操欠了他一大筆血債。

建安十六年(211)潼關之戰結束,曹操就對馬超在朝廷擔任衛尉職務的父親馬騰,以及馬騰身邊所有的馬氏家族成員,大開殺戒。《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對此事的記載,只有寥寥八個字:“誅衛尉馬騰,夷三族。”但是在這八個字的背後,卻是多少條血淋淋的人命呢?

所謂的“夷三族”,就是誅滅三族,這是古代最為嚴厲也最無人道的株連性刑罰;針對的罪行,主要是大逆不道的“謀反”。“三族”究竟包括罪犯的哪些親屬,各朝各代有所不同。在東漢和三國,準確地說,則是指罪犯的父母、妻室兒女和同胞兄弟姐妹。如果嚴格按照這三類親屬來計算,一個罪犯的三族有多少人呢?父母這一類,一個父親,再加上他的若幹妻妾,不會超過十人;妻室兒女這一類,罪犯本人的若幹妻妾,每人生若幹兒女,不會超過五十人;同胞兄弟姐妹這一類,也就是與罪犯同母親的兄弟姐妹,不會超過二十人。三者的總數,最多也不會超過八十人。但是曹操殺了馬超家多少人?二百多人,超過一倍還多!這就說明,曹操還殺了根本不在馬騰“三族”範圍之內的大量遠房親屬,所以馬超才會對劉備說是“臣門宗二百余口,為孟德所誅略盡”,這清清楚楚見於《三國志》卷三十六《馬超傳》。所謂“門宗”,就是小家庭和大宗族的合稱。曹操不僅滅了馬超的門,而且還滅了馬超的宗,這就完全不按規矩來了。

必須指出的是,曹操一旦報復性殺起人來,不僅沒有規矩,而且沒有人性;不僅特別可怕,而且特別可惡。當初他的老爸曹嵩,被徐州軍政長官陶謙的部下圖財害了命。曹操前往徐州報仇,成千上萬毫無關系的無辜民眾,包括他們飼養的雞和狗,全都遭了殃,一直殺得徐州五個縣的地界之內,見不到人煙,聽不到雞犬之聲,上萬人的屍體把泗水的河道都堵塞了——這是三國時期最為泯滅人性的罪惡行為!現今曹操又欠下馬家這樣一大筆血債,馬超還能怎麽辦?只有想方設法去報仇!

馬超決心要為親人報仇,向曹操討還血債。他的報仇是一首兩部曲,其中第一部,是在涼州和漢中兩地上演的。這是一部什麽樣的作品呢?

話說馬超潼關戰敗,率領殘部奔往西邊的涼州,直到涼州的冀縣才停了下來。他為何到這裏就收住了腳步呢?

原因,是這一帶恰好具備了有助於他實現報仇願望的三個條件:第一點,在這裏能夠生存。要報仇,首先當然要保全自己。當時的涼州,主要地域在今甘肅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地域範圍很大,生存空間也就很大。第二點,涼州的首府就在冀縣,即現今甘肅省天水市的附近。這裏集中了涼州主要的行政資源和經濟資源。占領冀縣,就能在涼州站穩腳跟,恢復元氣。第三點,冀縣一帶,當時又是羌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區。上一節開頭就講過,馬超的奶奶就出身羌族,所以他在這裏也容易爭取到當地武裝力量的支持。

果不其然,馬超一到隴山以西,羌族力量就來支持他,很快攻占了冀縣城池,殺死涼州的軍政長官刺史韋康,表面形勢一片大好。但是,輕率殺死韋康,造成了嚴重後患。韋康的一批老部下,暗中策劃推翻馬超。領頭的人物,就是韋康原來的得力下屬楊阜。不久,楊阜與表哥姜敘,在冀縣南面起兵聲討馬超。馬超前去鎮壓,剛一出城,楊阜的同謀者就關閉城門,控制了全城。

腹背受敵的馬超,奮戰之後未能扭轉形勢。眼看在涼州立不住腳,他只好奔向東南方的漢中。這真是,自己還沒有實現報仇的願望,反倒被別人成功報了仇。茫茫天涯,他為何要奔往東南方的漢中呢?

原因,依然是他想實現報仇的願望,而當時的漢中,恰好也具備有助於他實現願望的兩個條件:一是馬超早就和漢中有關系;二是漢中也有力量幫助他。這漢中是益州最北面的一個郡,當時是張魯割據的地盤。東漢末年,三代人傳播原始道教,也就是五鬥米道的張魯,在漢中建立起最早的政教合一性政權,稱雄一方將近三十年。馬超當初在潼關戰敗,他的小舅子就投奔漢中,與張魯搭上關系。正是因為這一點,後來馬超在涼州進攻冀縣,張魯也派出大將楊昂前往助戰。現今馬超奔往漢中,就是想從張魯手中借來一批兵馬,重新打回涼州去翻本。那麽他能夠如願以償嗎?